20世纪80年代中期,翁启蕴在学军中学担任教导主任时,我们彼此间就已经是非常熟悉了解了,然而,我们明白,采访他所会遇到的难度可能恰恰由于此。果如其然,当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讲明了来意后,翁启蕴连连摇头说,我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吃了一个闭门羹,好没趣。无奈,老朋友也只好打“迂回战”了。就在我们随意聊到了有关择校借读生时,翁启蕴的话匣子打开了,他说,前段日子,有好几位朋友托过来,说自己或亲戚朋友考进杭十中的孩子现在想去重点高中借读。全让我给顶了回去,他们有的在我办公室谈半天,有的我则在电话里几次花个把小时去解释,弄得夫人讲我也喜欢泡电话煲了。他说,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譬如有这么一个学生,考试成绩正好在重点和普高的临界点上,而有责任的学校和教师,在考虑教学方式时,一般都是教一段时间后,来个摸底考,如果平均分偏低,就会设法调整适合大部分同学的教学方式,反之考的分数偏高了,也同样要调整,这从大处说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对硬挤进重高的学生讲可就惨了,功课跟不上,自信心也随之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最后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少人改变了原先的打算。翁启蕴说,本来,既做个顺水人情又不必花费口舌,放个把人出去借读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这不是在帮助,而是在做不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事,对这样的事情,我是宁愿受别人的误解,也不肯去做的。听着翁启蕴的讲述,我内心在沉思,的确,这就是他的人品性格和他一贯的做人原则:不虚荣,不张扬,真心诚意待人,实实在在做人。
一
翁启蕴在学校是分管教学这一块的。
三年前,杭州市中考的上线分数是509分。由于种种原因,杭十中当年的生源是十分糟糕的,最低分数为500分,是全市高中招生分数最低的学校。然而三年过后的高考却暴出个大冷门,杭十中的上线率为——100%。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百分比在很多当时生源很好的优质高中,甚至个别重点中学里也是未能达到的。在外界看来这个变化是惊人的,可在杭十中的师生眼里,这个结果是必然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洒出去的汗水和辛劳终究会得到回报。对此,翁启蕴再三强调这个成绩是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努力的结果,他自己不过是起了做好校长助手的作用。但是作为分管教学的常务副校长,翁启蕴在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这么一个结果也使他倍感欣慰。
杭十中作为一个弄堂中学,曾经是默默无闻的。1998年翁启蕴从学军中学调来杭十中,有很多朋友认为他很不值,无论从经济上,工作环境或自身发展上都牺牲太多了,可他自己却毫不计较。他以十分平静、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岗位,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班子分工后,翁启蕴负责起教学方面的工作。他从一开始就坚定一个信念:办学不是一个举动、一项措施、一个想法就能出成效、见高低的,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管理和工作,它是慢慢地做出来的。为此翁启蕴强调三个方面:1、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势;2、重视年轻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推动学校教研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3、抓住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把“45分钟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衡量学校、教师教学工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予以保证。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和坚持,杭十中的教学优势慢慢地凸现,以至出现了去年高考中这样令人惊喜的变化。同样地,在考察学校发展速度的“教学增量”评估中,去年杭十中也以过硬的指标超过其他中学而雄居全市榜首,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翁启蕴在教学管理中强调“冷制度、热管理”,其工作成效在学校里是有目共睹的。他分管的部门曾分别获得“省会考考务先进集体”、“省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实习先进单位”、“市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绿色学校”(同时,翁启蕴被评为杭州市“创建绿色学校先进个人”)。
作为常务副校长,翁启蕴在教学上也从不放松。他坚持带班,从高一到高三,尽管学校工作和社会工作忙,也要争取不脱一节课。小考、大考、会考、高考,场场必考,并且所带的班在年级中总是名列前茅。这就是翁启蕴,他认为虽然自己是校级领导,但只有自己做得好,别人才会信服你。
翁启蕴上的物理课是十分富有魅力的。他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科方法的教育和培养,重视学科实验的基础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强调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他在讲述史实、分析现象、建立概念、理解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有机地渗透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结合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发展中的“对称”、“简洁”、“守恒”、“统一”等自然法则的美学规律或美学因素,让学生接受美的体验和感悟。
许多人都很惊讶他怎么能把物理这么一门严肃枯燥的学科讲解得如此出神入化,充满魔力。学生们会在课堂上听得不知今夕何夕,身处何地,直到下课铃声突兀地响起,才蓦然从美妙的物理世界中回过神来。学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实在是喜爱物理这门神奇的科学,所以在翁启蕴所带的班级中经常会出现一批批的“物理迷”和“尖子”学生小团体,他们相互讨论、相互激发、共同提高。尤其,翁启蕴对所带的参加竞赛的那些学生真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求必应。无论课堂内外,无论是否休息天,只要学生提出,他就会陪他们去做实验或“开小灶”。学生需要的复习用书,如果他在书店里买不到,就会把自己的先拿给学生用。有些书学生用后毕业了也没还,而那可都是他心爱的书啊。有时候学生考试或参加竞赛,考砸了,翁启蕴从不怪他们,反而他会对学生感到内疚和心疼。翁启蕴就这样被“捆绑”在了学生身上。
有一位现已留学美国、叫冯歌斐的学生每年都会亲手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她尊敬的翁老师,她在其中一张画有爱因斯坦头像的卡片上写道:“亲爱的翁老师:我们就要分别了。你的课总是避免让人想起同学之间各种思维上的差距,使我从不看见自己的迟钝,只是单纯地沉浸在了解新的物理法则的快乐之中。……”
翁启蕴曾多次被评为省、市的教育先进,并于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他的多篇论文曾获得国家、省、市的优秀奖。而他带的学生无论是高考还是竞赛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高考曾取得学校物理成绩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仅举出长期、直接辅导的学生),获得奖次为:全国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省级一等奖6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8人,获得省团体优胜奖2次。
二
作为杭州市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常委、民进杭州市委会副主委、市教委督导室督学,翁启蕴热心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关心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因他平时学校工作实在繁忙,没有时间作专门的调研,为写出有价值的建议,他随时注意收集有关信息,关心社情民意。近几年来,先后向有关部门提交了《重视青少年学生防、禁毒的教育》、《关于高等师范教育有关系科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的建议》、《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调研报告》、《加快杭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浙江自然博物馆陈列馆应“九五”立项》、《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亟需规章》、《建议为岳飞、于谦立城市雕塑》等建议和提案。其中《重视青少年学生防毒、禁毒的教育》的提案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提案奖”;《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调研报告》在市政协常委会上发言,并作为省政协全会上的集体提案(材料);提案《建议为岳飞、于谦立城市雕塑》的内容得到了市委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为使全社会重视、规范校园伤害事故及其处理,翁启蕴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与电台关于“校园伤害事故”的访谈和杭州市校园事故立法的听证会。
说起《建议为岳飞、于谦立城市雕塑》的提案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杭十中有一位叫徐敏的已毕业学生,非常喜欢研究历史和文保方面的事。他写了一份关于为岳飞、于谦立城市雕塑的建议送往有关部门,却杳无音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翁启蕴得知此事,他想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观光旅游城市,如能以历代杰出人物的雕塑作为杭州城市雕塑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为城市风光增色,更可以直观简洁向人们反映出杭州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出于一个政协委员的使命感,翁启蕴觉得应该帮徐敏把这条有价值的建议反映上去。于是,他写了这份最终得到市委书记王国平批示和有关部门重视的提案。
这一故事是在不经意间被我们问出来的,因为翁启蕴认为他做这件事实在没什么,“充其量只是支持、帮助了一个热心于杭州文保工作的青年人”。从他平平淡淡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一个关心社会、关注民意的政协委员的实实在在的形象。
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八个字:“质朴耐苦 诚实不欺”,———真不知道是人如其字,还是字如其人。 从对现代领导的要求看,要成为一位好领导,领导者的品格、知识、能力、经验等非权力影响力已愈来愈占更大的比重,尤其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影响更大。而自翁启蕴任学军中学教导主任至今,许多曾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即使是对某事有不同看法而与翁启蕴争论过的人,说起他来,都评价他是个为人正直、热心、替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同志。于是,我们想,这大概就是翁启蕴的这种人格魅力使他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的缘故吧。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