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DV,开博客,当老师,做嘉宾……两会期间,代表们除了审议报告,会内会外忙得不可开交。
“小小的个子,瘦黑的面容,一口温州话努力想用普通话修饰,但要全部听懂还是有困难。虽然有些口讷,但说起议案却立刻兴奋起来……”这是作家王旭烽感性视角下的农民代表蔡日省,同时也是王旭烽镜头下的真实记录。去年两会期间,人大 代表王旭烽在驻地拍了一组两会的DV,结果一不小心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一次,随团的浙江卫视主动找上门:“DV机两会期间就归您用,给我们拍一些您关心的东西。”
想来想去,到处都在谈“新农村”,王旭峰选择了就此入手。专挑头衔里有农字的拍。于是乎,村支书蔡日省,农科院长姚海根,种植大户成央珍,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一一入了镜头。
又要开会记笔记,又要亲自拍DV,喜欢忙碌的王旭烽仍然闲不下来。来之前她在新浪和浙江在线各开了一个博客,记叙两会期间的感受和见闻。“这不是两会的宣传手册,也不是两会的政治诠释,只是我在两会期间的生活。”严肃的议事讨论经过文人的笔触过滤,立刻生动起来。因为好看,每天的点击率还不少,并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
浙江工商大学的沈莲清代表也有个博客,相比作家,身为教授和副校长的她视角又有所不同。博客里多是对教育和参政议政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的描述,尽管宏观却也独到,特别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她的博客讨论区内,常常见到学生们兴奋的留言。
来自浙江奉化滕头村的农民代表傅企平也不闲着,采访的记者络绎不绝,晚上9点仍然有学生上门拜师。过去两年,傅企平两次登上北大讲堂,为天之骄子讲述滕头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经验和体会,引起了北大、清华学子的浓厚兴趣。2004年暑假,北大和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环保调研团来到滕头,以滕头村为典型案例,研究“中国农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
今年两会,调研团团员、北大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的硕士生们专程登门,汇报的同时还带来了在滕头的调研成果———一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环境技术市场化———北京大学绿色示范课程成果汇编》。
除了登门拜访的,还有不少走了出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等代表相继做客新华网、中国网等,或专题访谈或网友互动,纵论国家大事、发表真知灼见,一时间成了媒体和网站追捧的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