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老师来和我们聊一聊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首先欢迎周代表,也请周代表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周洪宇:好,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网易和大家交流讨论,欢迎大家提问。
谈谈对因教致贫的看法
主持人:周代表,我们也注意到在去年有两个词被全国公众和媒体关心,也是频频在媒体上出现,一个是因病致贫,一个是因教致贫,这个呼声一直有,但是像去年提的那么尖锐还是第一次,您是教育专家首先请您谈一谈对因教致贫的看法,您怎么看待这个提法?
周洪宇:因教致贫这种现象有,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要对这个现象做仔细的分析,由于某种原因贫困是非常普遍的,有的是因教有的是因病,有的可能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比如家里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比如说家里亲人突然去世,也可能带来整个家庭的贫困,所以因某一种原因致贫的现象确实,而且也不是少数,因教致贫也存在。我个人觉得,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现在因教致贫的在整个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当中还不是占主要的。
主持人:我们去年也看到调查公司有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因病是第一位的。
周洪宇:对,不是占主要,是20%左右。我到农村去调研过。不管是到我们湖北最贫困的地区,还是到武汉市一些地方调研,我也和我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学生,我也经常和他们交流,我也有意识的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都是来自山区或者其他的一些地区的。他们和我介绍,就他们所了解的,纯粹是因教致贫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家里如果有人要读书,特别是要读完高中再读大学,这个家庭肯定富裕不起来。因为读到高中再读大学,读完大学要几万元,吃、住、用、交通,只要超过四五万,这个家就做不起一栋楼。我们这些学生的家里有的做了楼有的没有做,不少的学生就是这样。他们说只要是读大学很难做楼,除非工作若干年之后再缓解再去做楼。因为在农村做一个三百平方米的三层到四层的要五六万。
主持人:能不能这么理解,受教育的成本还是很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家庭,差距很大。
周洪宇:确实很大,中央在93年的教育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来要逐步实行大学成本分担制度,当时定的是应该在15%左右,这也是考虑了当时人们的收入状况。
主持人:就是家庭承担学生的培养成本?
周洪宇:对。在15%左右。不是读书的成本在家庭生活的成本,而是整个大学的成本,一个家庭在子女的大学成本里占15%左右,我们一般来说一个大学生培养起来要几万元,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同志在中央电视台谈是五万多元,每一年都是一万多元。在办学成本里当然也包括学费这一块,就是学费要分担的这一块。从高等学校的性质来看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后的半公共产品,而义务教育的典型的纯公共产品是不一样的。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当然就有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对国家有好处对个人也有好处,对家庭也有好象。在世界各国除了很少的几个国家,比如法国、德国,还是国家实行免费的,其他的都是要成本分担的。
主持人:就是需要家庭来分担的? 周洪宇:对。成本分担,有的国家费用还相当高,特别是你考上了私立大学,如果考上公立大学就比较低,考上私立大学的费用非常昂贵,一般的家庭读不起,但是有一个好处,各种助学金和贷款非常完善。如果你成绩特别好,虽然家里比较贫穷,可以减免,可以保证才华横溢的学生能够进大学读书,而且进最好的大学读书。
主持人:读得起好大学。
周洪宇:对。其他的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现在中国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学费严格的说还没有完全按刚才我们说的那个比例来分担,因为现在老百姓的收入还比较低,但是由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低,你再收老百姓就承受不了。另一方面各种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985工程的学校,212工程的学校,省属学校的学生还是拿得到助学贷款的。可是还有几乎一半的大学,专科院校等,他的学生就不太容易贷得到款,因为银行觉得他的还贷能力不强不愿意,这些学校的学生特别困难。我的想法是,一方面我们要控制大学的学费,不能让学费涨得过高,要让我们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够进大学读书。
主持人:照顾到家庭的承受能力?
周洪宇:对。另一方面,确实也要进一步的要建立完善我们的配套措施。西方可以一方面提高学费,一方面有各种配套的措施,但是我们这边收入没有涨,不可能提高学费,配套设施不完善,困难就困难在这个地方,这两个方面使得家庭贫困的学生收到通知书之后就感觉到非常的为难。所以我觉得这个现象还是存在的。
配套设施中除了解决助学贷款银行不愿意放贷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的设施不太完善?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实际上有个更深入的话题,配套设施中除了解决助学贷款银行不愿意放贷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的设施不太完善,比如说各种基金和社会的各种监督教育的赞助?
周洪宇: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实际上西方国家各种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完善,除了银行系统以外还有很强大的社会的支持,包括各个社会团体的支持,特别是各种基金会。大学生没有钱可以申请到基金的资助,有些基金会愿意资助一些才华横溢的学生。去年年底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很偶然的机会在温哥华国际会展中心,我看到几千名妇女在那里开会,我感觉很奇怪,妇女在那里开会干什么?一问才知道是单身母亲聚会,每一年一次,北美地区的单身母亲聚会。她们很快乐,她们在一起交流,在一起讨论,互相帮助,而且她们把自己多的一些钱拿出来成立基金会,专门资助女孩子。我们代表团到那边去,我就和她们说,赶快和她们建立联系,让我们武汉市很优秀但家庭比较贫困的女孩子也可以得到她们的资助,到美国上学。后来我们是请我们的导游姓齐说没有问题,我说武汉市的教育需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而且可以考虑不仅是这一家的基金会组织,就是妇女单身协会为女性设立的基金,每年20多个,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帮我们考虑在美国、加拿大类似的基金会,专门资助学生的基金会,可以帮我们摸一下,我们可以建立联系。这个体制非常好,就是资助女孩子,家庭贫困,学习成绩优秀的。而且她们对你没有任何要求,没有要求是你要做什么事情,但是她有一条,你必须学完之后回你的祖国,回国服务。
主持人:我想到我们办的希望小学,这是在团中央的倡导下形成的一个声势浩大的社会资金进入帮助孩子上学的爱心行动。应该是各个阶段,拿教育领域来讲,不仅是小学和边远山区,在高中、初中甚至城市里也有一些贫困的孩子,应该是一个比较丰富的资助体系来完善社会的教育系统。
周洪宇: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完善的社会的资助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是这个资助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以法律为支撑。我们现在不足在哪里?就是在于相关的社会资金资助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比如说《捐赠法》,如果类似的社会慈善事业法能够完善,能够鼓励有钱人,或者虽然没有钱但是有爱心的人,不一定有钱要有爱心,他希望把他那一点钱捐出来,把这些资金由小溪汇成大海哪怕是一条河,就可以资助这个社会某些方面需要帮助的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可以在国家的体系之外,在大学资助体系外,在银行资助体系外,还有第三领域的支持,这就需要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
如何看待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公平?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高等教育,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这个阶段受教育给家庭的压力非常大,主要是来自家庭的择校费,千军万马挤高考这个独木桥,就想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去,还有一个原因,人们认为和高校扩招有关,高校的扩招拉动了上高中的需求,使高中必然扩大规模,这个钱从哪里来,肯定要转嫁到孩子身上。还有说高中现在有2000多亿的负债,为了还债也为了解决相关的问题就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一个问题也认为教育资源的分布也不公平,优势资源往少数的高中集中,形成一些名校,这也是加强了择校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洪宇:高中收费比较昂贵这个问题是几个方面导致的。它与我们的高中优质资源还不是很多有关。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但是高中优质资源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国家最近十几年对高中这一块给他支持和教育投入不足有关,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社会又有很大的需求量需要它发展,就像你刚才说的,高校在扩招拉动了高中招生的规模,老百姓要上高中然后上大学,上面是拉动它,下面乐观投入又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提高收费或者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绝大部分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你说的收费的问题实际上分几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一种情况叫生存型收费,因为经费本来就不足,投入不足,难以运转。它要运转只能是想尽办法收费。基本上把这个费用用在学校和学生的身上,这是一种生存性的,这种收费包括乱收费是不应该的,但至少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事实,不管是谁,他坐在校长位置上都只能如此。不要说校长,就是你就是我,我们去做这个校长,上面投入不足,然后人家又需要扩大我的规模招收更多的学生进来,只能是这样。
主持人:钱从哪里来?校长要琢磨钱的问题。
周洪宇:肯定是这样。政府投入不足,社会上要求扩大规模,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发展型,国家按照它的规模给的钱已经给到位了,但是由于它可能是名校,社会对他的要求和压力更多,而这些学校往往在城市中心,首先面积就没有办法扩大,因此可能会另择校区,这就涉及到买地,这个费用相当高,还有建校舍、搬迁、添置其他的东西,这些都不在政府给予的资金里。怎么办?你不扩大校园,搬迁设备,迁校址,就在老的二三十亩地里,很难发展。政府也希望你扩大,老百姓也希望你扩大,但是预算原来就这么多。在这种情况要发展,也要想办法,这主要还是由于学校的发展,这也还是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