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各省区的努力下,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也已基本作到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也不断提高。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长期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底子薄弱,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经过调查,这些问题主要是:1、教育负债沉重。西部地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突击性投入的结果,大部分投入都是举债。如贵州两基攻坚县的教育负债就达13亿多元。靠这些财政困难县自己还贷,至少需要十多年,这意味着十多年内,义务教育新增投入为零。2、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如贵州黔南州中小学校就有27万平方米需要改造。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单是黔东南自治州中小学的校舍建筑面积就差3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图书等配置也远远低于教育部2000年教学设备配备目录标准。3、农村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待遇差,严重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贵州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7万人,尚有2.5万名代课老师需要替换。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大大低于全国水平,信息技术、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严重匮乏,急需大量的培训投入。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每月只在600-700元左右,其他应得的各项补贴福利由于县财政缺钱均无法兑现,住房更是没有着落。
自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首先在西部省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在西部各省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已经享受到免除学杂费的优惠,绝大部分贫困学生也获得了免费课本。这使得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贫困而上不了学。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甄别、确定免书费贫困生的工作量较大,部分农村贫困生还不能享受免书费,仅贵州就有50余万。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建议:
1、在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农村义务教育书费全免费的试点,加速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2、建立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8:2的比例投入进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改造、教学仪器、图书配备等长效机制。
3、增加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建议对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按全省教职工编制总数的3%增加农村教师附加编制,由中央设专款解决该编制人员的财政供养,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4、建议中央设立西部农村教师培训专款,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培训主要包括:农村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学历提高培训等。实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工程。建议由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采取“乡镇拨地、政府补贴、周转使用”的模式,进行农村教师宿舍的建设。
5、建立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国家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建议根据农村学校所在地域的贫困程度,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由中央专项设立并拨付农村初中、小学“国家教师岗位津贴”,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6、建立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国家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建议根据农村学校所在地域的贫困程度,在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由中央专项设立并拨付农村初中、小学“国家教师岗位津贴”,引导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