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献策 > 科技医卫


张俊芳:关于加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建议

科技医卫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报道: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60%。而其中的80%发生在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等收入国家。

  以2000-2005年天津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为例: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的75%。慢性疾病不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拉动我国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涨和造成国民收入的巨额损失。以现有资料为例, 1989-1994年期间,我国慢性病治疗费用年递增21.58%,这高于卫生总费用年增长的速度20.9%,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测算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因慢性疾病导致国民收入的损失将高达5580亿美元,俄罗斯联邦将损失3030亿美元,印度将损失2360亿美元。

  上述数据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性的问题,因此2005年10月,WHO发布专题报告,题为“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倡导各国政府从全民角度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美国、英国、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在此方面已取得瞩目的成就。他们实施针对全民的综合干预措施,重点预防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在1970-2000年,使心脏病死亡率显著下降,最高水平为下降70%。

  我国已将“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慢性病防治”纳入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慢性疾病防治的重视。但慢性疾病防治需要持续、充足的经费投入,因此我国应将慢性疾病防治经费纳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广以下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由慢性疾病引发的经济负担。

  1.法律和政策干预:立法限制烟、酒广告,禁止在公共场所或室内吸烟,增加烟草税收;立法限制食品中糖、盐和脂肪的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及大豆的产量和消费量;提高酒饮料、软饮料的销售价格,约束消费等;

  2.环境干预:创造利于体育活动的环境,如公共体育设施的安装、街道及居民区中增加步行路;饮用水中加氟,预防龋齿等;

  3.社区干预: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倡导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

  4.学校干预:设立健康教育课程,讲授营养、健身和疾病预防知识。学校食堂配备专业营养师,自动售货机中只摆放健康食品等;

  5.工作单位干预:开发和鼓动单位雇主或领导协助健康促进,在雇员和职工中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减少慢性病造成的误工和经济损失;

  6.临床干预:让临床医生成为疾病预防的生力军,鼓励临床医生对慢性病人的治疗,应结合行为干预和相关健康知识传播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