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代表委员心声


叶青:都是“黄宗羲定律”惹的祸



 
2006-03-13 20:09:18 
 

    今天一天讨论各种决议,时间比较充裕。大部分时间用来浏览报纸和简报,从中整理一些新思维,好回去给我的选民传达。报纸的东西基本上有了印象,倒是一些好的摘要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有一天看到辽宁团的一分摘要,居然找到10个我感兴趣的提法。

    在整理这些东西时,我把主要的热点问题加以分类。觉得我国27年的改革应该说取得极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人称为“改革陷阱”,比如,教育改革之后,教育负担越来越重(中午有一记者采访时,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乱收费、非义务教育阶段是高收费);医疗改革之后,医药费越来越高(老药变新药,新药价格涨);工资改革之后,工资总额越来越大(附加工资变成正式工资,又出现新的附加工资);行政改革之后,行政经费越来越大(25年行政管理费增长87倍,乡政府大楼不亚于美国的市政厅);公车局部改革之后,公车费用越来越大(配置提高)……这些往往走到了改革目标的反面。

    由此我想到了在参加2003年十届一次全会时,谈得比较多的“黄宗羲定律”。2003年3月7日,温总理在参加湖北团讨论时提到:在农村税费改革时要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会后有记者问我什么是“黄宗羲定律”,后来还走访了“黄宗羲定律”的提出者——清华大学教授秦晖先生。

    黄宗羲(1610—1695年)从十几岁起就参加了反封建势力的斗争,继而又参加了南明的武装反清活动。清军入关后,黄宗羲遭通缉而避难日本。弘光二年,清军占领南京,黄宗羲回国抗清,失败后退守四明山寨。又随鲁王在舟山图谋匡复,谋划抗清活动。清政府诏征博学鸿儒,黄宗羲宁死不从。隐居著书立说至终。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孟子师说》、《黄梨洲文集》等。《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最富有战斗性的民主精神的启蒙著作。既是一部最深刻、最尖锐地声讨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檄文,也是一部设计中国未来民主政治的改革方案。黄宗羲在去世后的两百年内实际影响并不大。

    当中国进入20世纪初时,随着王(夫之)学在清末的复活,不少革命民主主义者将黄宗羲称为“中国的卢梭”。又百年之后,中国的农村税费改革又一次发扬了黄宗羲的批判精神。黄宗羲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农村问题,他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了他的农村改革思想。

    他的赋税思想,一是反对对私有土地征税。二是反对日益沉重的租税。三是揭露了封建“暴税”给人民带来的“三害”,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积累莫返之害”是指历史上税制的每一次改革,都是附加税变成正税,使人民的赋税负担进一步加重(即“黄宗羲定律”)。“所税非所出之害”是指田赋改征白银,加重了农民负担。“田土无等第之害”是指当时国家不分土地的肥沃、条件、位置的不同而按一个标准征税。

    现在虽然免了农业税,但还是没有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农民没有了农业税的负担,又有了农资贵的负担,社会地位又不平等(如有的代表说,车祸赔偿,城乡人员数额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只有建设了新农村,农民经济地位提升后,才能说走出了“黄宗羲定律”怪圈,如华西村。

    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我觉得也是陷入一种新的“黄宗羲定律”怪圈。所以,我建议,改革要配套,要有法制做保障,要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否则会陷入“越来越……”的怪圈。

    晚上有一对学生夫妻来看我,看得出来,在北京工作很疲惫。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