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小学课本中一直这样教育孩子们。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张礼慧在两会上提交建议,对此说“不”。
张礼慧告诉记者,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已资源缺乏,但课本还在这样撒谎,我国中小学教育讲成就多,说问题少,最缺的是忧患教育。
资源慢慢缺乏 课本还在撒谎
“我读书的时候,课本上就是我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资源雄厚”。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地大物博”、“矿产丰富”、“资源雄厚”。张礼慧说,事实上早在2003年底,一份送往国务院的《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报告,就以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已资源相对缺乏。国内油气资源现有储备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到2020年,石油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70%和50%”。张礼慧说,现在信息发达,孩子们很有可能从其他渠道知道事情真相,他们心中最神圣的课本撒谎,他们如何接受?
中小学教最缺忧患教育
张礼慧代表表示,课本撒谎的例子还有很多,本质上分析就是我们的教育中,最缺的是忧患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以成就教育为主,很少直面存在的问题,孩子们只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无法从课本中知道我们正面临的人口危机,生态危机,司法腐败等。这种片面的成就教育导致孩子们形成一种只讲成绩,忽视问题和不足的不健康心态,没有忧患意识。许多国人对这些危机,缺乏一种清醒而又科学冷静的认识,和长期接受成就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建议加强忧患教育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然有近忧,张礼慧代表在新加坡等国的小学参观发现,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极具忧患意识的教育,因此,张礼彗代表建议,在我国中小教育中,加强忧患教育,从孩子们,就培养起忧患意识,经常保持一种警觉而又自信的良好心态,在激烈的竞争中年处于有利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