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抱怨,教育界缺少有思想、有责任感的专家型领导者。然而近年来,一位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市长出现,给人们以更多的期待,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朱永新。记者认识他已有多年,他虽然是副市长,但是多年来他更愿意我们称呼他朱老师,他希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追求一生。在今年“两会”上,他又提交了“关于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的建议”的提案,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专家型市长。
“教育是为一切人,教育是为人的一切”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这位专家型领导者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他认为,建设新农村,首要的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而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先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才能够把沉重的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才能够有效地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大量的调研中朱永新发现,2000年以后,农村民办教师退出历史舞台,但却是换汤不换药,取而代之的是民办教师变成了代课老师,他们现在仍然是农村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代课老师之外,农村最大规模的是低学历的公办教师。再加上一大批不合格的城镇教师分流到农村,使农村师资水平雪上加霜。同时,许多优秀的农村教师纷纷出走进城,村流向镇,镇流向县城,县城流向市区,“孔雀东南飞”现象导致了农村基础教师的“空洞化”。由于经费的拮据,许多农村只能聘用低水平的代课教师。朱永新对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的这种状况,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为解决当前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普遍偏低问题,他提出,针对农村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状况,建议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他认为,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他呼吁,建立国家教师培养奖学金,实施师范毕业生支持农村教育志愿者行动计划,把优质的师资输入农村。
对当前师范学生的入学方式,他还提出具体建议,希望采取国家奖学金的形式,每年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中拿出2万名招生名额,为农村和薄弱学校定向培养教师。学生可以免费接受大学阶段的教育,也可以采取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形式,同时国家提供基本的生活学习费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每个学生2万元计,国家财政投入也只有4亿元左右。如果每个省也实施相应的措施,在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拿出5000名额,由财政投入1亿元,这样可以为全国每年培养15万教师。
朱永新认为,在实施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中,实施城乡、东西部帮扶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希望,凡是师资力量强,办学水平高的城市学校、东部学校,都应采用一帮一的形式支援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学校。这种帮扶可以采用优势校派遣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支教活动,薄弱校也可以派出教师到优势校进行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学习,费用可由国家财政负担。在优秀的师范大学中成立农村教师培训机构,对农村教育的现状、课程设置等进行深入研究,开展农村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对于优秀的农村教师,以免费培训作为奖励方式,提升农村优秀教师的水平,以带动整个农村师资的良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