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高层论坛


冯骥才:开发商按使用面积补偿拆迁不合理



 
    值全国两会在京召开,3月7日上午,新浪网特邀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做客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就抢救民间文化和城市拆迁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你们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马骧,您现在看到的是两会系列访谈之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老师做客新浪网,欢迎您冯老师。

  冯骥才:你好。

  主持人:一直非常喜欢您,今天终于见到了。各位网友,除了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3g.sina.com.cn/。

  今年总理政府报告很实在

  冯老师,您先谈一下今年参加两会的感受是什么?

  冯骥才:感受有两个,从大的方面来讲,我是五届的委员,我是1982年做政协委员,到现在已经是24年了,最早的政协会和现在不太一样,那个时候是17、18天,有的时候19天有一次,现在是在10天左右,11天左右,这个时间减少了一点。

  因为我是常委,每年还要开四次常委会,一年平均起来得有半个月开常委会,就是说20年寿命里有一年是在政协天天开会,天天在思考我关心的一些问题,基本上政协委员考虑的是国计民生和决策的一些事情,政协和人大一起开会,就对于人大的决策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提出自己的看法。

  今年可以从温总理的政府报告中看到,开头就把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写出来了,前面基本上没有序言,没有加得帽儿很大的序,第三句话直接就把国民生产总值说出来了,很实在。所以从政协的角度来讲,大家对于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大的事情比较关注。

  知识分子三大特点:独立的立场、前瞻性、不同的意见

  我20多年在政协开会有一个体会,就是在早期特别是80年代初,那个时候粉碎四人帮,大家对于社会生活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那个时候发牢骚、提意见的比较多,说社会诸葛亮的马后炮比较多,现在素质比较高了,知识分子比较多了,知识分子的重要特点就是前瞻性。

  说到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他有独立的立场,就是他的知识立场,要从他的知识,知识就是真理,从知识立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这个看法给决策者提供一种思辨。

  第二个要有前瞻性,要站在未来的角度上看现在。

  第三个要提出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看法,这样提供决策,特别是对人大、政府部门提供他们一种思辨,让他们立体地、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不至于偏离,及时校正,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职能。

  今年政协的会议从政协的提案来看,今年的提案特别多,我从提案来看,很多的政协委员拿出来以后希望我支持他,一个提案人自己提案,还可以几个人同时联名,甚至可以很多人联名,他们交给我的提案来讲,我觉得从国家比较大的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上,从这些角度上提问题提得很多,我觉得眼光比较远,很多问题是大局方面的,当然也有具体问题,具体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我看到网友在留言板上,听到您的话有反馈。

  网友:知识分子冯骥才同志。

  主持人:您对这个称呼怎么看?

  冯骥才:很好啊,我就是知识分子。

  主持人:您是否符合您说的知识分子的三大特性?您觉得和这三大特性一致吗?

  开发商按使用面积补偿拆迁不合理

  冯骥才:我今年要提两个提案,在新京报上提出来了,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新农村的时候,要注重文化保护。还有一个,我还没有写完,是关于城市拆迁中,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就是在拆迁时开发商给老百姓计算的面积是按照使用面积,但是拆迁户购买开发商房子的时候要按照建筑面积算,开发商在面积差上赚到了很多钱,这个差是不合理的,是不公平的,甚至我认为是剥削。

  我认为这是应该调整的,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很奇怪,我问过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建筑部门,说国家从来没有这个规定,为什么?既然没有这个规定,怎么形成的?变成一个约定俗成了,全国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当要拆迁某一个地方,向老百姓收的时候就是按照使用面积,但是买的时候要按照建筑面积。

  当开发商要用使用面积买老百姓房子的时候,这个本身是不合理的,出现这个冲突的时候,关键要看政府官员,如果政府官员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老百姓就不是弱势,你卖给老百姓房子,就按照建筑面积卖给人家的,买人家的为什么是使用面积?这个不合理啊,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老百姓就不是弱势了。

  各地方的政府站在开发商的角度,那老百姓就是弱势了,我们的政府官员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应该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你拿着纳税人的钱,应该替老百姓说话,这是基本的。

  这样就造成了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好像一直在模糊着,我想了好几次这个问题,去年在政协会上在发言中已经提了一次,我觉得力度不大,所以今年把它写成一个提案。

  主持人:刚才听到了冯老师的第二个提案,就是拆迁中明显不合理的问题。您刚才说,这不是第一次注意到,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政府官员不作为,还是政府官员从不合理的面积差上有可能有一些收益?

  冯骥才:我认为政府官员有一种利益是和开发商一致的,因为他想改变城市的面貌,他想改变城市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是他的好意。

  另外他个人的政绩,GDP和政绩是在一起的,开发商要是低一点,怕对开发商没有诱惑,土地卖出去就少一点,他的政绩和利益,无形的政绩利益和开发商的有形的钞票的利益是在一起的,症结是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官员的政绩主要是靠强势群体撑着,可不可以这么说?开发商的积极性更高,对城市建设的功劳更大?

  冯骥才:官员的政绩主要是老百姓,主要官员为老百姓谋福利,我认为官员文化的政绩也很高,评价官员政绩的应该是老百姓。

  主持人:这个提案调研的时间是多长?

  冯骥才:我觉得一直是这样,很少有开发商在付给拆迁户费用的时候是按照建筑面积给的。

  网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冯骥才:对,明显的问题被大家忽略了,好像约定俗成了,好像习惯的,但是我觉得是不合理的。

主持人:您在调查中,听到的拆迁户,这些老百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冯骥才:老百姓当然认为不合理,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合理,可是没有人提,也没有地方提。如果开发商去拆你的房子,你说按照建筑面积给你算,他不这么给你算,你怎么办。而且在初期的拆迁基本上都是政府行为,那一片城市改造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政府改造这片地后,开发商付钱给老百姓,或者是政府付钱给老百姓,真正用不合理的方式买房子的不完全是开发商,还有政府,政府在拆迁的时候,付给老百姓的也是按照使用面积付。

  主持人:是不是付少了?

  冯骥才:我认为是付少了。

  网友:您觉得这个问题最长在多长时间内可能解决?

  主持人:他不是问的最短,很有意思。

  冯骥才:我觉得应该可以解决,这是我的看法,当然建设部门会有他的解释,但是我还没有提出来,我还没有听到他们的解释,我想听到其他方面的不同的解释,有什么理由。

  主持人:这个提案是一个人提?

  冯骥才:我自己提。

  主持人:这个提案很多的网友表示非常拥护,可能很多的网友自己和本身的拆迁没有什么关系,但很关心这方面的话题。

  真正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生命的是民居 

  网友:拆迁中,尤其是北京的拆迁,破坏了很多城市固有的风貌,而且一去不复返。

  主持人:有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保护民间文化的问题,我们家住在东直门内,东边和西边的街道都拆完了,也都盖上了,我姥姥特别担心,到底拆不拆,心里都悬着。

  冯骥才:我觉得北京市保护25片历史街区的时候,我记得在中央电视台的4套还做过一个节目,刚刚颁布的时候,我非常赞成北京市终于保护下最后一点家底。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特征的,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的建筑和经典的遗址,皇家和宗教的建筑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民居,前一部分属于文物,后一部分属于文化,真正代表一个城市文化生命的是民居,就是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不仅仅是一些风貌建筑,它还有大量的历史的记忆,有很多历史的痕迹,历史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来的,那些很深刻的东西。它沉甸甸地,非常厚重地留在城市里。它的民俗,很多的手艺人,很多生活的习惯,它的独特的审美,这些东西都保留在不同的历史街区里面,还有民间的不少传说,许多风土人情都保留在街区里面,街区里面,这些文化就消失了。

  在北京强制规划里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晚了,保留一些总比不保留好,25片保留下来,这25片怎么办,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这25片包括我们家那一块。

  保护老房子不等于不过现代生活 

  冯骥才:如果放在那,让它风吹雨淋不做任何事情,让它自己毁掉,这跟不保护一样,我们得要加固,要修缮,关键是里面有很多的老百姓在那里生活,他们也有权利享受现在的现代化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巴黎不认为他们老的东西是不好的,他们很喜欢老的街道里面的感觉,但是巴黎人很注意一个,保护这些老房子不等于不过现代的生活,什么是生活的现代化,第一个得有好的卫生间,得有全套的上下水系统、通风系统、暖气、煤气、通讯这一套系统,包括防盗系统,这一套都得方便。这样的话,人就等于进入了一个现代的时代里,他们也享受现代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优越。

  比如说,卫生间,如果我们住在老房子里,卫生间很舒服,并不觉得老房子不舒服,如果老房子里的卫生间又黑又小,不舒服,你当然想换一个房子。

  世界上改造这些老的历史街区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巴黎使用这样的方法,巴黎老的楼,为了人坐电梯方便,老楼的中间电梯旁边扣一个小的窟窿,只能站两个人,你买菜回来可以坐电梯回来,电梯都放在老墙的后面,或者是在后院你可以上去。

  比如希腊的方式,挨着马路这面墙是不可以变的,后面的可以变。对于老的街区,不能放在?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