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两会聚焦 > 新农村建设


朱永新委员:推广小额贷款 解决农村金融缺位



    “在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中国农村中的资金正通过金融的渠道大量流出。这种现象如得不到解决,新农村建设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民进中央常委、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永新一开篇就语出惊人。 


    朱永新委员说这番话是有依据的,他用在调查研究中得到的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他说,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央与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据统计,因农业税的减免,仅2005年一年就减少了农民负担220亿元,人均28元人民币。同时,国家又实行了对农民种粮每亩平均补贴10元人民币的政策。这些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大大提高了中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然而与财政的百亿级的增加投入相比,中国农村的资金正以千亿级的速度,通过金融机构向城市、向沿海地区输出。一般认为,1.2万亿的邮政储蓄存款的三分之一是从县以下的农村来的,其只存不贷的机构性质使农民的存款都流到城市。农村信用社则是通过多存少贷的方式,从农村抽出资金。数据显示,农信社2005年11月存款余额3.2万亿, 存贷差高达上万亿。通过不同的估算方式可以推断,中国农村每年的资金流出应该至少在3000亿以上。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中国农村农民的全部纯收入仅为2.2万亿元。 

    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农村经济已经从维持温饱的小农经济向商业化的小康农业推进。朱永新委员进一步分析,在商业化的农业生产中,不论是种植业的大棚蔬菜、中草药、花卉,还是养殖业的乳业、生猪、鸡禽等,农户都需要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完全靠自我积累,农户的生产规模很难扩大,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会很缓慢。为解决农户缺少资金投入的问题,各地也有一些龙头企业给基地农民发放种子、种禽以及饲料等投入品。但龙头企业本身也十分缺乏资金,给农户发放大量的投入品挤占了企业本身的发展资金,同样会制约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以至于阻碍基地农户的发展。 

    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朱永新委员比较推崇国际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农村小额贷款运动。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也先后开展了好几百个小额贷款的试点,实践证明,小额贷款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取得成功。 

    不过,在中国农村推广小额贷款的方式,也面临很多问题。对于其中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朱永新委员给出了解决的建议。比如说,小额贷款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很难大规模运作。因此,成功的小额贷款机构往往是新成立的。农村金融要取得成功,就要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机制,农民可以通过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甚至通过几户联保等方式替代不动产抵押。另外,推广为广大农民服务的贷款,信贷员要到村子里去,把存贷款的业务做到田头,以减少农民的负担。同时,小额贷款主要是为农户的种植、养殖业服务的。而这些行业受天气、市场的影响很大。小额信贷机构除本身要建立风险储备金之外,还应该动员农户配合农业保险,以减少自身风险。 

  总之,“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中金融缺位问题的解决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朱永新委员最后说,农村多元金融机构的发展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与不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