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今年再次提交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
“据调查,当前城市中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基本没有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为主,涉猎严肃读物或经典著作的微乎其微。”昨晚,本报记者连线北京采访朱永新委员时,他说,前几天他就该提案在政协分组发言,引来参加讨论的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视。
他说,2004年,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有关部门的答复是“原则上不再设立什么节了”。但去年国家设立了航海节,前不久又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朱永新说,航海与保护文化遗产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书更重要。
他说,“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是传统家庭千百年来恪守的信条。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在利欲物欲的驱动下变得更加浮躁,古典的读书精神几被扫荡无遗。在应试教育的魔棒下,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格发展不健全。
设立“国家阅读节”旨在通过弘扬中华民族读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特别需要有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阅读节,以推动全民读书活动,用书籍来保存一个更坚实的民族灵魂。
朱永新建议将我国的“国家阅读节”的时间定在9月25日,因为这一天是鲁迅先生的诞辰日,而且是新学期开学不久,倡导读书之风,有利于学校营造书香校园。
他还建议,每年阅读节前后,有关部门要发布全国阅读指数,开展大型活动,以推动全国读书热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