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8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科技富农永攀高峰 代民言政不辱使命
 
 

周建元指导农民种植豇豆

 

  心系未脱贫的农民和绿色的大地,她顶风冒雨,常年站在农业科研的第一线,奔波在田间地头,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农民科学致富的步伐;怀着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她义无反顾,多次深入农村和山区,研究农民农业的发展问题,并把农民的心声带到中央。这位目光透彻、热忱朴素、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女性,是全国人大代表、民进襄樊市委会副主委、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周建元。

  热心推进科技富农

  1988年7月,周建元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来到宜城市农业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宜城市的蔬菜的种植水平低,蔬菜产业规模小,产量低,收入少,很多农民的生活都还比较贫困。周建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决心用她所学的知识,以科技推动农民走上增产致富的道路。

  她怀着满腔热情,一头扎进乡村地头,足迹遍布宜城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一方面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指导农民种粮种菜,另一方面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种植。

  她极力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她先后编印了西瓜、山药等十多种蔬菜栽培技术手册,发到农民手里,并将课堂办在了田间地头、农民家中,同时她又在当地报社和电台开辟“农科园地”,传授各种技术。1998年,宜城市南洲村村民范生利的两亩西瓜感病,面临绝产,眼看所有的汗水和投入都要打水漂,周建元听说后,立即赶到他的田里诊断,指导其科学用药,最终使其西瓜重获丰收,当年获利3000多元,并由此掌握了西瓜病虫防治技术。范生利非常感激,多次要到当地电视台为她点歌表达谢意,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最早向宜城市委市政府建议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模式改进传统农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她还协助宜城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宜城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宜城市西瓜产业发展构想》。针对宜城市汉江沿岸的土壤气候特点,她设计出了河东西瓜、河西冬瓜的种植模式,经过她的推广,宜城市的优质西瓜品种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不到2万亩扩大到10万多亩,河西冬瓜达到3万多亩。她还把市流水镇作为固定联系点,定期对该镇的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每年春节左右,她都要亲赴该镇,住农户家,到地里为农民讲授西瓜栽培技术。在她的指导下,流水镇西瓜连年大丰收,规模化种植的程度迅速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流水西瓜”已经形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品牌,远销湖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并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每年为该镇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看到农民们一个个地富裕起来,寡言少语的周建元的脸上绽放出会心的笑容。饮水不忘打井人,富裕起来的农民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周建元的内心感激之情,送上自己种的西瓜、葡萄和蔬菜,自发地在电视台为周建元点上一首首祝福的歌。他们还把周建元当成自己的亲人,家里有事,总喜欢和周建元说说,有的还和她成了常来常往的“亲戚”。

  2001年,周建元通过公开招考被提拔为襄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工作上了一个新平台,她痴心不改,一心扑在农业项目开发和新产品研究上。她承担了“全国西瓜区域试验”、“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豇豆育种”、“襄樊市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等项目,每天都是一身汗、一身泥地忙碌在田间地头,穿梭于试验田和乡村之间。

  农业科研异常辛苦。刮风下雨等异常天气是观察研究对象---蔬菜抗逆性的好时机,为改进品种,增强蔬菜对天气异常的适应性,她万分珍惜每一次风雨交加的机会,常常在这样的天气里,她坚守在试验田,兴奋地采集最新的实验数据。2005年8月3日晚,襄樊出现了罕见的飑线天气,突然一阵急风暴雨,已经下班的周建元立即叫上助手,匆忙赶往离家十几公里的试验田,紧急排水,观察试验田里的豇豆和西瓜的对恶劣天气的适应性。获得数据后,周建元浑身都是泥水,变成了一个泥人。“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代于谦在《咏煤炭》中的一句诗,不正是周建元痴痴以求的写照吗?

  周建元的辛勤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她主持选育出了豇豆新品种鄂豇豆5号和2-7-3,已经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山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获襄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2004年周建元参与编写《襄樊市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地方标准》,成为襄樊市第一套标准合理完整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有力地推进了农民规范生产、新技术普及和标准化农业大规模的发展。她组织的鄂麦19、水稻粤优997等优质良种的示范和推广,使鄂麦19在襄樊种植面积达到710万亩,新增总产8700万公斤,农民新增纯收益16000万元,该项成果2006年获得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

  2007年,法国蔬菜专家米歇尔、皮尔等先后来到襄樊进行农业考察,当他们在农户田地里看到周建元指导的山区反季节蔬菜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不禁树起大拇指,称赞周建元在反季节蔬菜方面做出的贡献。

  做好人民的代言人

  2002年底,周建元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人生登上了一个新起点。她感到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面对人民的重托,她刻苦学习现代宪政知识,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职责、社会角色和政治定位。她觉得人大代表在当前转型期社会中具有代民言政的重要地位,必须当好人民的代言人,才能不辱使命,承担起人民代表的社会责任。她常说:“人大代表是一种社会职责,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会承认。”

  要当好人民的代言人,必须清楚地知道人民的困难是什么,需要是什么。周建元的身兼数职,本职工作很繁重,为履行代表的职责,她常常放弃节假日,挤抽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情况。在下乡推广农业技术的间隙,她也会坐下来和农民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她还就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每次面对人民那种满怀期待的目光,她深深地感觉到担子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她必须全力以赴,把基层人民的愿望,带到北京去,带到中央去。

  她充分利用到农村进行技术指导的机会发现社会问题。保康县垅坪镇是襄樊反季节高山蔬菜基地,周建元多次到该镇农户指导蔬菜生产,发现农业病虫害防治成效很低的问题。她连续利用了好几个周末,到老河口、宜城、南漳等地,有时住在农民家中,倾听农民心声,征求农民意见,研究防治措施。她发现问题的实质是病虫害连片发生与农户个体单独防治之间的矛盾,单独农户能治自家田地作物的病虫害,却治不了邻居地里的病害,往往一户农民用一次药后,病虫很快又从相邻的田地传染过来;农户单独防病治虫,不仅增多了费用,增加了劳动量,也由于用药过多而污染了环境,还达不到防治的效果。为此,她提出《大力发展植保专业机防队,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效益的建议案》,提出“国家资助、购买机械、连片植保、集体防治”的方法,推行机械化防治。目前,这种办法已经在广大农村中试点。

  像这样的调研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五年来,她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每一个议案、建议案,都是有经过充分的调研,有事实、有分析、有论证、有结论,使她提出的议案、建议案质量都比较高,效果也比较好。

  农民负担重,严重的制约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新技术的应用,周建元对此感受尤其深切,她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减轻农民负担呼吁。2003年两会期间,她提出了《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建议》,被引起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村的孩子读书困难,每年的学费书费,成为家里沉重的负担。2004年,她提出《修改义务教育法,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共同承担的议案》,也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5年全国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全部减免,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到2008年,全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已经实现了学费、教科书费用全免。她还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次提出的《关于“将良种补贴资金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种粮农民”的建议》,如实的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呼声,通过促进国家工作部门改进工作方法,把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条意见还被党的十七大采纳。2005年,她提出的《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使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等》的议案,她没有想到,这个意见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还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七大报告表述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报告公布后,周建元非常兴奋,单位组织十七大报告学习的时候,她高兴地向大家讲述着这个变化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保护农民平等地享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重大意义。

  对一些党政部门在农村开发建设中的不良行为,周建元敢于大胆地提出批评意见。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全国各地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一些地方不顾农民的实际需要,大搞劳命伤财的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当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周建元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批评,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凭政府主观意愿盖新房、拿贷款建‘别墅’,绝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些地方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周建元的一席话说出了农民的心声,被多家媒体传颂称赞。

  2008年2月2日,在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周建元再次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举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她担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再次当好人民代言人的信任和期待。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