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8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提案背后的故事: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从西部重镇甘肃武威进入民勤县地界,就能清楚地看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巨型警示牌。“民勤绿洲南缘两大沙漠相距最近处已不足8公里,荒漠更以每年3米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大风一吹,整个民勤县黄沙漫天,谁还能想象得到这里原本是一片绿洲。”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闻连利谈起民勤,禁不住对这片即将变成荒漠的“绿洲”扼腕叹息。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拿出了沉甸甸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为了这份提案,民进中央相关领导连续多年实地调研,从沙海的局部到整体,从防治民勤荒漠化的“战术”到“战略”,从民进各方面一份份相对独立的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中寻找新的制高点。这份提案就是民进中央多年寻找的结果。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分别接邻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多年来民勤绿洲像楔子一样插进沙海。而如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个原始沙漠已在民勤县北部的青土湖会合,从东、北、西三面对民勤形成包围之势。在民勤县的南部,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和武威相连,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一旦绿洲不保,将严重威胁我国北方气候,甚至改变大气环流模式,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这个人所共知的事实并非危言耸听。

  200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率团在沙尘暴频发期赴甘肃民勤进行了实地考察。龙王庙风沙口、西沙窝一线和老虎口、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盐场风沙口、青土湖等十余处沙化危害现场与治理现场,留下了考察团坚实的足迹。

  在民勤,当地政府指导百姓进行防沙固沙工作,劳动者每天除了领取7元钱报酬,就是用双手在沙子里埋麦秸秆,即“方格固沙”。当地官员说,双手不停地埋麦秸秆致使老百姓的双手都鲜血淋淋。望着方圆数百亩的黄色麦秸秆方格,考察团感慨,这种过于原始的方式相对于强大的风沙,速度还是太慢,效果也有限。据民进中央考察,民勤绿洲内沿沙地带大量耕地沙化,植被退化导致危害加剧。这里年均风沙日数达139天,8级以上大风年均27.8天,沙尘暴年均37.3天,最大风力达11级。民勤县目前境内年可供水量在1.5亿立方米左右,而县内年总需水量在6.8亿立方米。全县已有13.5万亩人工沙枣林枯梢和死亡,35万亩白刺、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

  面对这样的民勤现状,许嘉璐写信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议将民勤沙漠化治理问题补充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作为一项单列的工程由国务院来抓。许嘉璐的建议得到重要批示。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将多年来调研和思考的结果梳理出了民勤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要将防沙固沙、改善生态、保护民勤绿洲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目标,要贯彻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民勤生态环境的改善,这应成为当前围绕民勤保护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中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再一次对民勤荒漠化治理建言献策,民进中央将重点从“各个击破”延伸到“综合治理”。

  提案提出,要全力开展甘肃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同时要适当加大重点治理规划资金中有关综合治理的投入比重。

  生态移民应与城镇化、省内外移民及产业移民等途径结合进行,以减少农业人口为主要目标。支持和鼓励当地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防沙固沙、保护民勤植被的工作,并引导他们从事沙地经济的经营,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还要加强对有关防沙治沙、旱寒地区植物的科学研究。要深入研究沙生植被的特性,加快培育超旱生和旱生植物,掌握更为丰富的监测植被减轻沙尘暴危害的科学数据,为防沙治沙、涵养水源、改善环境奠定科研基础。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