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搜狐教育两会直播间。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达峰先生。今天我们与蔡先生一起交流的主题,主要是关于这次两会期间蔡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三大金玉良言,围绕的一个主题正好和我们教育频道今年的两会侧重点一样,是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 <BR> <BR> 下面请蔡先生跟网友说两句话。</P> <P> 蔡达峰: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搜狐网和大家共同交流关于教育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我本人关心的一些问题。今年全国政协我提了三个提案,一个是关于义务教育困难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帮助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问题,第三个是关于进一步推进高考自主选拔和改革实验的问题。当然应该说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我个人今天先提这三项,我也希望政府给予关心,同时更希望全社会来关心,搜狐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今天也给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呼吁大家关心这个问题。</P> <P> 主持人:这里想请蔡先生就您说的三个提案,也是您深思熟虑的结果,给网友做一个稍微具体的阐述,我们也把这些方面的话题做比较深入的讨论。我刚刚听说有一个提案是关于进一步推动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验的建议,这个问题从两年前教育部支持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搞自主选拔录取实验到现在已经是影响很深远了,而且在全国的媒体上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包括后续的追踪报道一直也很多。这次您现在在重要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里把它作为您的重要提案之一,您是怎么样的一个考虑?</P> <P> 蔡达峰:我觉得我应该有这个义务来说这个话题,因为参与前面两年的自主招生改革的学校很少,我作为一个当事人了解的情况比较具体,可能发现的问题也比较具体,同时我也觉得像高考这种带有全国性的改革,一定是出于这样一种两难,一个是,政府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来推动改革,同时,社会,包括大学,又希望政府来主导这项改革,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大家都是有一些犹豫,同时都有这样的一些想法。我们参与这个改革过程的当事人,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具体一些。</P> <P> 今年我向政协提出的是,希望能够在前面两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这一项改革,要推进这项改革的动机,其实是希望我们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从高考改革的意图上来说,这两年这两个学校的实验具有方向性,也具有典型性,如果把这两个学校的改革工作总结好,同时向着改革的方向再进一步推进的话,我想对全国高考都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是我特别希望的看到的进展。</P> <P> 主持人:蔡校长刚刚介绍了一下提这个提案的想法,也表示了您对这项工作目前的小结,目前进展的状况不错,希望进一步推动。</P> <P> 在您的提案里提到了,对于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这两所学校先已经进行了改革,普遍的评价结果您刚才也说了不错,而且也加大了选拔的权威性。我想具体问问您,关于它的成果问题,目前见到的报道都是当时的一种状况,现在这些学校已经入校有些年头了,也应该有一些腾看得到的成果了,您能不能从两方面介绍一下,一个是比较突出的好的他们的优势,有没有什么体现,还有一个就是你说的存在哪些问题?</P> <P> 蔡达峰:既然是一个实验,我们非常关注自己做的工作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以及怎么样实现目标。从做了两年的情况来看,我们招进了大概有不到六百位这样的同学,那些同学每一年大家社会评价主要是看他们的高考成绩,显然这块他们也表现得很优秀,更重要的是两年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我们也发现他们确实在学业上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妥,非常的良好,同时,好像这部分同学在学校的活动方面,包括社团的活动,包括班级的集体活动方面,普遍都比较积极。这意味着他们对校园的生活非常有积极性,对自己的发展也有比较好的主导思想,同时也表明他们具有一些能力。当初我们在面试的时候其实有过这样的一些指导思想,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不但对自己有要求,而且对集体有关注的学生,看来这方面我们的选拔还是成功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内容,就是学生最后的表现,当然更重要的表现还在于毕业以后如何在社会上发挥作用。从目前来看,总体情况非常良好。</P> <P> 另外一个方面的评价,就是社会对我们这几年改革的做法的评价,至少我觉得总体上是肯定的,我们到现在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我们选拔结果公平的质疑,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意味着如果我们在处理一个社会需要的时候,即便这个需求关系矛盾很尖锐,但是只要你把你的方式、你的程序讲的很清楚、很公开,操作、执行又很规范,充分的接受监督,社会就会理解,就会承认你这个计划。当然原来我们是有过一些担忧的,认为大家会觉得社会压力很大,事实做下来,这两年我们招生的结果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消息。</P> <P> 主持人:您说的这种没有受到具体的质疑的问题,刚刚您也说了这个模式也是比较成功的,这个模式刚刚您也提到希望它进一步推广,您觉得能够实行在全国多大范围内或者什么样的学校里适合推广?</P> <P> 蔡达峰:我个人觉得,从理论上讲,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完全自己来实行选拔的能力,这是一个学校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我们原来的招生制度下面,这种腾空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学校都应该争取这样的机会去锻炼。当然复旦大学这几年做下来,经过实验,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如何自主选拔的方式、程序,总体上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但是我想像任何事物一样,况且我们只做了两年,我们还要继续的完善它,今后这个方法的改进恐怕主要的立足点还是在于提高选拔的科学性,这也是一个可以一直探讨的话题,也是每个学校能力的表现,我们才具备了初步的能力。</P> <P> 主持人:您觉得复旦大学现在比较科学的方法如果有别的学校需要的话,如果有政策支持,您会公开和他们共享这个方法吗?</P> <P> 蔡达峰:其实我们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公开的,因为我们需要告诉考生我们怎么做,告诉他们的家长我们怎么做,而且我们这套方法也不是我们凭空造的,我们学生和借鉴了很多国外好的大学的经验,包括国外一流的大学,因为他们的方式本身就是自主的,他们的方式有很重要的科学性,如果大家需要我们可以告诉大家这些东西,这是一个大学培养能力的表现,从这里讲我们还会花很大力气锻炼和完善这个方法,其实这两年我们也是有一些局部的改进,当然整个程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P> <P> 主持人:就您说的高校尽量大范围内的推广自主选拔的提案来说,您觉得目前推广起来难点在哪里?</P> <P> 蔡达峰:因为是实验,从心得上讲是政府给了学校一些可以自由设置的机会,但是总体上还是政府主导着。我这次提出来,希望加大改革,有这样几个具体的愿望,一个,我希望能够对已经在实施的两个学校进一步放开,包括可以给他们自主决定选拔的规模,因为招300个、招500个、还是招550个,这个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政府来批准,由学校自己决定,也不一定说两个学校一定要一样,这样做会使得学校面临更大的挑战,我觉得不是一种待遇,而是一种挑战,培养学校自主选拔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这项改革能够和高考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关系,现在这些考生还是经过学校选拔作为预录取这样的待遇兑现的,将来我希望能够拓开,就是这些考生不一定要参加高考。这个措施是非常标志性的,这就意味着一个学校自主选拔是否能够完全可行,并且学校完全承担责任。这个建议是向政府提出的。</P> <P> 另外,我也希望我们通过政府或者社会,大家请更多的高校来参与带有自主行为的选拔,这就能造成大学人才选拔多元化的局面,而多元化选拔的局面一定会促进基础教育人才选拔多样化的局面,这个才是我们一个和谐社会应该看到的人才培养或者教育的一种健康的状况。</P> <P> 主持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年的试点学校还是两所,就我刚才说的那个意思,您也提到了,希望这个政策改成不参加高考就能直接录取,希望把高校在当地招生规模完全有自主权,也希望取消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就是把5%可以取消掉了,这样实际上就有很大很大的自主权了,但是现在事实是两年来一直还是这两所高校,没有扩大,您能不能分析一下这里边的进展慢吗?难点在哪里?</P> <P> 蔡达峰:我只能按照一般的逻辑来推断,因为这是政府和具体学校之间的判断问题,我想原因肯定还是来自于两方面,一个,从政府来说,普及到更多的学校需要有一个把握,他要有一个信心,但是这个信心又寄希望于对方学校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承受,很认真的来承受。作为大学本身,也在充分估量社会接受的程度,以及自己将要投入的成本,这个确实也是大学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主要是取决于政府和大学两方面。</P> <P> 我是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立足于对社会贡献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我也希望我们政府也是立足于为人民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角度来看。任何改革一定是有一点风险的,总是有风险的,也总是要付出的,如果说改革就是去获取成果,这个我觉得可能并不需要鼓励,所以还是有一个双方意愿的问题。</P> <P> 主持人:从您日常工作中接触看,复旦大学用这种新的自主选拔的方式,比过去大一统考试的方式,成本能增加多少?</P> <P> 蔡达峰:关于自主招生成本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从我们原来这方面几乎没有能力,到我们要具备初步的能力,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个成本投入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这件事情我们是应该要做的,所以无非是我们过去把这个钱省下来。人力成本也好、经济成本也好省下来,从两年实践来看,确实比原来统一高考录取成本要高一些,因为原来我们几乎没有成本,就是用打印机把名单打印下来就可以了。</P> <P> 主持人:这种新增的成本学校能够承受得了吗?</P> <P> 蔡达峰:当然我们能够承受,我相信如果再做下去我们也能承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