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 在1590多万我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后,被人称为“周免费”的湖北籍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准备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一步建议: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P> <P> 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实施,我国将实现全面而彻底的免费义务教育目标。这也是周洪宇从2003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一直倡议的事情。</P> <P> <STRONG> 一个建议三年内实现全面免费义务教育</STRONG></P> <P> 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宾馆,周洪宇还在抓紧时间修改这个建议,他说“这是义务教育全免费的最后一脚”。他对这个建议的实现充满信心。</P> <P> 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周一直在呼吁国家尽快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即免学费、免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贫困生伙食费,简称“三免一补”)。周的建议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实施。如今,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已全部实现“两免一补”(免学费、免杂费、补助贫困生伙食费)。</P> <P> 周洪宇说:“今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教科书费也免了,下一步是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的时候了”,他并建议免费计划分步实施,先县镇后城市;先小学后初中,最终在2010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彻底的免费义务教育。</P> <P><STRONG> 两大理由</STRONG></P> <P><STRONG> 减轻困难群体负担,堵住乱收费渠道</STRONG></P> <P> 周洪宇称,他对这个问题作过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免教科书费是大势所趋,时机已经成熟。”</P> <P> 他说,现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已经实行免费,但在城市还没有实施。现在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岗职工和贫民。实现教科书全免费,是营造社会公正的需要。</P> <P> 他认为,一个孩子在农村读书不用交教科书费,而随同打工父母到城市读书却要交教科书费,有些不合理。对收入微薄,生活开支庞杂的进城农民工家庭来说,教科书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有利于农村流动儿童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更有利于全民真正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P> <P> 他同时提出,免除教科书费,还可以防止一些学校借教科书的名义兜售教辅资料。“乱收资料费容易滋生腐败。只有免除教科书费,由国家埋单,不给学校收费的名目,才能从根本上堵住学校乱收费中的主渠道,有效地遏止教育乱收费现象”。</P> <P> <STRONG> 一本细账每年13个亿就能解决问题</STRONG></P> <P>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费到底需要多少钱?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财力承受吗?</P> <P> 曾在省教育厅副厅长岗位上工作过的周洪宇算了一笔账: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从2007年的70元提高至90元,初中生每学年由140元提高至180元。</P> <P> 按2006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小学和初中生合计1590.671万人。按小学每生每学年9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80元的最新标准计算,合计为64.950578亿。</P> <P> 他进一步计算:由于教科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可以逐步实行教材循环使用。按国际上通行的教科书循环使用5年的惯例,国家财政每年仅需拿出12.99亿,就能负担起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教科书费。他得出结论“免除城市义务教育教科书费数额不大,国家财政有能力承担”。</P> <P> <STRONG> 相关链接:</STRONG></P> <P><STRONG> 国家义务教育免费历程 </STRONG><BR> <BR> 国家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实行“两免一补(即免学费、免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P> <P> 2005年开始对所有农村贫困地区实行“两免一补”;</P> <P> 2006年宣布用两年时间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实行免学费、免杂费;</P> <P> 2007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教科书费。</P> <P><BR> <STRONG>本地联动</STRONG></P> <P><STRONG> 低保户李莉——女儿从来没买过课外参考书</STRONG> <BR> <BR> 在繁华喧闹的江汉路民众乐园背后,有一个叫磨子横路的地方,210号,一栋破旧五层楼的一楼,一间13平方米的小房,就是民生社区低保户李莉的家。</P> <P> 外面艳阳高照,走进去,伸手不见五指。“这是个暗房,屋里常年要开灯”,李莉一家四口就住在这里。3米高的房间里搭起了暗楼。楼上住的是李莉和两个女儿。</P> <P> 李莉和丈夫袁志力没有工作,靠每个月打点零工和400元的低保维持生计。李莉的小女儿袁莹今年9岁,读小学四年级,每学期学费总共要200元,还能向学校申请减免150元书杂费。“但学校免不了校服费、看电影等费用,我们是能省就省,能不交就不交。”</P> <P> 李莉告诉记者,女儿学校里办了各种课外兴趣班,她也想女儿参加,但这些兴趣班每节课最少都要几十元,他们实在负担不起。此外小袁莹从来没买过课外参考书,需要时只得找同学借着看,要么从亲戚手中找一些旧参考书来看。</P> <P> 得知有人大代表呼吁取消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李莉很高兴,“如果能够实行,以后就不用花现在这么多钱了。”但她担心,取消学杂费后,一旦女儿升入初中,如果想读好的学校,动辄数千元的择校费,与几百元的学杂费相比,会更加困难。</P> <P align=right><BR>(责任编辑:温迪)</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