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贯彻会议精神 > 会议精神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供组织保障


——在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严隽琪
2009年6月5日

同志们:

  民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是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并全面促进我会自身建设的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民进十大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我会组织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清醒认识参政党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探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的措施,为把民进建设成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根据主席办公会议的决定,我代表会中央领导班子, 就当前我会组织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把握的总体要求,以及今后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

  一、新时期对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会优良传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如何集智聚力,进一步提高我会履行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是新时期我会面临的两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将我会建设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当前,民进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对高素质参政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全球格局和秩序在大调整、大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在增多,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形势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行;二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双面刃”的作用凸现;三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叠加,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市场、人才、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四是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矛盾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形势更为复杂多变;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不可避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遏制、阻挠、干扰、破坏的企图不会改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要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胜利,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这个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发展的任务和压力仍然很重;二是我国社会变化呈现出节奏快、复杂化、多元化、任务重的特征,为掌握和控制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带来严峻挑战。所谓“节奏快”是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复杂化”是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因素等互相交织,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节点”,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互相交织在一起;“多元化”是指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具有不同利益倾向和需求的主体、群体、地区、行业等逐渐形成;“任务重”是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的情况下,对我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三是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间的互相影响,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选择性明显增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随之改变。在这个时期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社会动荡,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民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自觉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不断提升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保持进步性和广泛性, 建设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是历史赋予当代民进人的责任。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对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出了新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智慧结晶,至今已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时总结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新思想,中共中央先后制定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发展要求的政策举措,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定位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有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党关系, 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等论述,标志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我国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存在,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并把矛头直指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企图用西方的多党制度取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用议会制取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意味着民进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参政党, 必须更好地将广大成员团结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提高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能力。这是新阶段的新任务。

  第三,我会队伍结构和会员的新情况,对高素质参政党建设中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民进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走过了几十年风雨同舟的历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已经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阶级联盟,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民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新气象,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新气象的主要表现:一是在政治交接的进程中,培养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各级领导班子和一大批坚实可靠的领导干部;二是在组织快速发展中,凝聚了一大批结构较为合理的骨干人才;三是在内容丰富的基层组织活动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活跃的基层组织;四是在有效运转的机关工作中,锻炼了一大批素质较为过硬的专职干部。截至2008年年底,我会已拥有29个省级组织,315个市、县级组织,5739个基层组织,112964位会员的参政党。有各级人大代表1871人,各级政协委员10140人,在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689人,基本形成了政治素质较高、界别结构较为合理,在各个领域业务学术能力较强和具有凝聚力的队伍,为积极发挥参政党的作用,为将我会建设成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新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党派工作的投入不够,客观上是本职工作繁忙,缺乏时间和精力来顾及会务工作,主观上是缺乏热情或办法;二是人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展有待加强, 界别优势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有的基层组织活力不足,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四是离退休会员的比重偏大,流动会员增加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五是机关干部的学习培训有待加强, 人事制度有待改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清醒认识变化着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民进的会情,从确保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和民进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快推进我会的建设。

  二、组织工作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工作是我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我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的基本保障。多年来,全会高度重视组织工作,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在不断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我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参政党组织工作的规律,清醒认识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发挥组织工作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中的作用,深刻分析和认真解决组织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组织建设不断有新进步。

  第一,组织建设是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是我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共同推进的持续过程。人才为本, 政治立场是魂,组织建设对于参政党体现进步性和团结性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要在“发展什么样的人入会”,“入会后如何巩固共同的政治立场、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上下功夫。当前,通过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促进各级组织和全体会员努力做到“三个认同”:一是道路认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二是目标认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文化认同——以优秀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民进的优良传统增强全体会员爱国爱会的情感。这就要求组织工作从全面推进我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协调发展的视野,寻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开阔工作思路,积极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使组织工作与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在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努力形成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

  第二,组织工作为我会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构筑平台与渠道。人才资源是提升我会履行参政党职能水平的根本性资源。要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发现人才、发展人才、造就人才。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高标准高质量地履行参政党职能,要建设锤炼干部、识别干部、培养干部和选拔举荐干部的平台,积极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我会高素质参政党建设之中,形成既关心国家大事,又关注会内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工作要进一步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组织工作的观念更新、方法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包括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的整合和智力资源的配置,做到谋划组织工作统筹兼顾,推进组织工作科学民主,在保持我会主界别优势的情况下,着力发展我会工作亟需的代表性人物、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青年人才以及参政议政等工作亟需的专门人才,进一步优化我会组织结构和知识结构。

  第三,完善组织工作的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增进会内团结和谐。要自觉维护我国政党格局和政治稳定,自觉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会内和谐和政党关系的和谐。全会要追求基于共同的政治立场、道德基础、理想信念的紧密团结,认真按照会章要求,建立平等融洽、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实行集体领导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机制,进一步畅通会内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和扩大各级组织和会员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其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平台和机会;要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重在基层,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会员的关心和支持。要营造敢于讲实话、讲真话、讲心里话的宽松环境,倾听基层会员和周围群众的呼声,拓宽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和扩大参政议政资源的整合。要切实保障会员权利,自觉接受民主监督,营造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局面。

  第四,加强组织工作规律的研究, 为高素质参政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班子和各类人才是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之本,组织工作是基础。全会各级组织要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参政议政骨干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热心会务工作的专职干部队伍,建立一支长期支持和关注民进工作和组织建设的“民进之友”队伍,实行组织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实行资源的优势互补。

  要注意研究社会阶层的新变化,研究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和时代背景,在我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在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发现人才,研究让人才凸现的机制,探索进一步培养使用人才的新办法,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逐步建立跟踪培养机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特点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通过交流挂职、组织参与重大课题调研等方式压担子,在履行职能中锻炼提高。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联系群众、反映信息、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树立形象、活跃队伍的积极作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代表性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体现民进特色的骨干队伍。

  总之,在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进程中,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拓展内涵、开拓创新的机遇。组织工作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扎实工作,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中,并在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进程中,找准目标和方位,积极顺应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和持续的进步。

  三、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推进高素质参政党建设,做好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把组织工作与推进我会政治交接结合起来;把组织工作与提升我会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把组织工作与增强我会凝聚力和活力结合起来。

  1、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会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客观需要。

  第一,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主题教育,继承优良传统,巩固和扩大政治交接成果。2007年以来,我会利用两年的时间,系统扎实地开展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继续深化主题教育,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今年7月,我会将举办“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暨科学发展观论坛”,希望各地以此为契机,认真梳理和系统总结主题教育活动的成果经验,探索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落到实处。

  第二,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会的组织原则,是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水平,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发挥我会整体作用的重要保证。全会各级领导班子要自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则,并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要认真贯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监督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逐步建立有序的会内监督机制。会中央将选择2—3个省级组织建立地方监督委员会,进行工作试点;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建立相关制度,稳步推进会内监督。

  第三,结合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经常性的谈心制度;要建立群众观念,树立勤奋学习、联系实际、深入调研的作风,不断完善领导班子下基层制度,通过各种方式与代表保持沟通和联系,建立各级组织沟通、联系的机制。在刚刚结束的民进第十二届七次中常会上通过的《民进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办法(试行)》,是加强我会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持与基层代表沟通、联系的重要尝试,希望各级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2、从人才兴会、人才强会的战略高度,抓好组织发展工作。

  组织发展是实现我会新老交替的基本途径,也是民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组织发展又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抓好组织发展工作,保证会员在数量上稳步增长、质量上不断提高,占领人才高地,对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现人才,认识人才。要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观念,要有敢于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的胸怀、胆略,营造聚人、留人、人尽其才的环境,要有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胸襟,体谅包容的雅量,最大限度地为我会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凝聚更多的高层次代表人物和有潜力的中青年代表人士。

  二是要把握原则,保持特色,改善结构,突出重点。要认真贯彻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三个纪要”精神,按照各党派协商确定的发展原则,妥善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发展与巩固的关系、发展骨干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关系,努力保持我会界别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积极稳妥地发展符合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

  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支持,亲自动手,带头做好发展工作。领导干部在发展高层次代表人士中具有关键的作用。领导干部要有求贤若渴的愿望,纳人容人的雅量。对于一些高层次的代表性人物,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亲自拜访,恳谈交友,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争取吸收入会。

  3、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推荐、选拔、培养、管理机制,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保持我会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从多党合作事业和参政党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代表性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体现民进特色的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夯实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人才基础。

  一是提高认识、统筹规划。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有科学规划,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把有一定社会影响、政治立场坚定、参政议政能力强、熟悉热爱党派工作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使后备干部的数量、结构和素质与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相适应。从现在起,各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就应主动考虑2012年和2017年的换届工作,以及下两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后备人选。

  二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要认真贯彻落实《民进中央关于加强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的意见》,认真按照《意见》规定和要求,严格工作程序,巩固工作成效,保持各级、各类后备人选的推荐过程,操作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确保我会各级领导班子的后备队伍人选,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会员信得过。

  三是完善机制,保证质量。后备干部的培养要从入会抓起,建立跟踪培养机制,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特点和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要积极探索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的机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要主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积极争取中共地方党委和统战部的支持。

  4、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创新基层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增强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基层组织是会组织的基本细胞。要努力探索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规律,开拓创新,固本开源,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增进全会的凝聚力。

  一要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各级组织要坚持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深入实际,深入会员,支持并指导基层组织工作,要对本地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进行分类排队,努力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会员利益表达和合理诉求的渠道,提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会员积极性,增强组织活力,促进基层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要抓好基层组织的班子建设。各级组织要把班子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要选拔有一定政治水平、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热心会务工作、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一定群众基础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适时补充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三要围绕大局开展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当地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会员认清形势,坚定立场,把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上来,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并积极发挥我会界别特色和优势,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做好联系群众、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

  这次会议后,全会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创建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和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的活动。这次会议印发了《关于开展创建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先进基层组织活动的意见》,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把意见修改好。

  5、主动适应新形势,扎扎实实工作,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全会各级机关要紧紧围绕我会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目标和要求,以强化政治交接为主线,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为基础,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为重点,以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为抓手,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努力学习、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纪律严明的机关队伍,做到工作制度科学、工作程序规范、工作环境良好、工作机制高效、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纪律严格。

  一抓好机关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使机关文化与机关职能、职责相适应,机关干部的成长与组织的目标相统一,努力营造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团结友善、文明礼貌、敬业奉献、务实高效、奋发有为的机关文化氛围。

  二抓好机关制度建设。要结合实际,对内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办文办事规则。要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形成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科学合理地配备和使用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引导干部钻研业务,激励干部实干、肯干、能干,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要努力探索新渠道新形式,促进干部成长。

  6、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组织工作作为高素质参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组织工作和组织部门的领导,认真研究和解决组织工作中的问题,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素质。要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拓宽知识面,增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和水平,提高工作中开拓创新的本领。既要能够把握组织工作的一般规律,又要熟悉了解政党制度的基本知识、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既学习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又要熟练掌握组织工作原则和程序,努力成为有理想、有理论素养、有工作能力、有实践经验的组工专家。

  二是增强使命感,提高工作质量。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要加强对业务工作的研究,准确把握我会自身建设和组织工作的规律,把握干部和人才成长的规律,要以对广大会员和对组织充满感情为标准,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态度和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为条件,扎扎实实地做好组织工作,不断提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襟怀坦白,言行一致,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严格按照政策、原则和操作规程办事,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客观公正办事,热情真诚地为组织和会员服务。

  同志们,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为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扎扎实实工作,为把我会建设成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为促进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