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兰是整形外科医生,她却说:“人不是整(容)出来的,不是(保)养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这也许可以为她自己作注。10多年来,她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始终保持着最初当选的热情,跑调研、理材料、提建议,全心投入,一丝不苟。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必须和群众‘零距离’。”汪春兰说,她脑子里始终有根弦,为老百姓的事儿紧绷着。去年冬天,她回了趟农村老家,看到有些村镇污染严重,便萌生了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想法。今年她把想法写成建议,带到了北京。她常年在安医大一附院工作,从患者朋友那里,她听到了病情,更体察了民情。“一些建议就是我给他们看病时听到的、想到的、问到的。”今年,她提出要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创业的有关问题,就是从农民工患者那里一点点问来的。她说:为什么人民代表的声音很“大”,因为我们不是为个人说话,而是为千百万人说话。 汪春兰不停地在观察社会,在思考问题,不时有思想的火花迸发。“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她想到要建立地震分级预警制度;10多万家庭提出收养地震孤儿的请求,她想到要依法推动国内公民收养。而她的研究生放假,也常常乐意会做些特别的假期作业——帮助她搞社会调查;老家来几个亲朋好友,她就问乡亲们都在干啥想啥。安徽是农民工输出大省,从2001年开始,她每年都要提关于农民工的议案或建议,从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到养老保险接续,从外出就业门路到回乡创业扶持,她都反复研究、深思熟虑。 汪春兰不紧不慢地说着,语气柔和而流畅。每当谈到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她的语调总会不自觉地提高。假如不是她自己提到,记者真是没想到,她竟然年届花甲。她笑着说,心态好,不显老。作为人大代表,她的心为人民而年轻。 (责任编辑: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