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环境资源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蔡继明委员:关于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13.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代西域及古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地区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很大,目前已成为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主气源地,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开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阿克苏地区作为油气资源重要战略基地的位置越来越显现出来:一是阿克苏地区是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和油气资源最富聚的地区,已成为国家二十一世纪能源接替基地;二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使阿克苏直接参与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分工;三是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将会给我国能源一次消费结构实现“煤—石油—天然气”战略跨越做出重大贡献;四是2008年地区境内原油产量已达926万吨,阿克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油大区,也为将来成为国家能源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阿克苏地区已被国家和自治区规划为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煤炭电力基地以及国家优质棉基地、新疆粮食和畜牧业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崛起,阿克苏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乃至新疆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沙化、土壤污染严重。在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盐硝、泥浆、高含油量废水废渣和各种落地油,油气区土壤受到严重破坏。大面积的土地在受到油田大型施工机械的碾压、施工作业后,数百年形成的“硷壳”、“红柳包”和地面的原生植被遭到破坏,致使自然防风固沙能力降低,加剧了沙尘暴、扬沙天气对我地区的危害。二是水环境破坏严重。在油田生产和建设过程中,覆盖整个油田区的排水网络,使各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加之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公路建设,严重阻碍了自然水系的走向,对水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浅水层污染严重,有机物、氨氮、石油类严重超标,基本失去了饮用价值。三是草场、林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由于油田作业范围的不断向外延伸,大量的草场、林区被开发利用,油管断裂、原油外泻事故也直接污染草场、林地,致使牧草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局部出现裸地、沙地的严重生态退化现象,植被及水体受到的污染加剧,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在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态功能退化。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不适时进行生态修复,从长远来看,将对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东北地区的大庆油田就是我们的前例,石油勘探开发虽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可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晚期,原油产量的逐年递减,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修复问题就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地区石油石化企业和当地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植树造林,土地、青苗补偿,购建污水处理设施等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影响,但也只是杯水车薪,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问题依然严重。

  油气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资源地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产业任务繁重。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借助油气开发,发展石油石化产业,石油税收在我地区收入中所占比例日显突出,主导作用逐年加大,但石油天然气属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阿克苏地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地区,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与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依存度很高,在开采期内无疑是给资源地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也只有在此期间抢抓机遇,努力培植后续财源,加快发展,才能在今后石油税收锐减时能有财力维持持续的增长和开展环境和生态治理等造福于民的各项工作。然而,当前财政收入的近65%上划上级,地方除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各项刚性支出外,无法再筹集大量资金用于城市经济和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恢复的支出。因此,建立相应的资源开发与环境及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对于资源地而言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阿克苏地区作为资源地的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补偿机制下,才能得到持续、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建议

  一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补偿机制。建立对资源地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机制,以满足资源地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支出需求,造福资源地人民群众,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建立西气东输稀有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建立对资源地“西气东输”稀有资源开发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偿机制。建议中石油、中石化两大油田公司在资源地就地建厂加工油气资源,促进当地化工企业的发展;留出一定量的原气资源供应资源地招商引资化工企业的生产加工,以培植资源地后续财源,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