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余敏辉代表: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近些年来,广大德育工作者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在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多数青少年具备优良思想道德风尚。然而,我们也无不遗憾地发现,面对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许多青少年思想道德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传统优良思想道德在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身上显得非常淡薄,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


  总的来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普遍有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正义感强烈,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的,但也有自身明显的缺点。具体表现在:


  (一)对社会核心政治理念基本认同,但政治社会理想与个人生活理想之间存在偏差。广大青少年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观念,有远大理想,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祖国、家乡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但由于出生年代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相比,他们在政治上的追求趋弱,理想信念相对淡薄,而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在理想信念上与个人现实之间出现偏差。


  (二)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真善美、假恶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社会实践中依然存在“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象。道德认识基本明确,但行为选择往往以自身的利害关系为准则。还有部分青少年对社会道德状况存在诸多困惑,进而导致对道德判断的偏颇。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行为的选择和对社会道德状况的判断如不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将会直接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对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又具有明显的特征。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对个人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更加现实。


  (四)对社会、集体、家庭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自我中心意识”更为突出,行为选择更为实际。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大多坚持“各方兼顾,既利已又不损人”,在学习的目的中坚持“以自我发展为目的”,表明青少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较为淡薄。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德育教育方面的原因


  1、学校德育教育存在政治化倾向。德育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法制等诸多方面。其中,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坚持。但是,有些学校把它作为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缩小了德育教育的范畴,使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全面。


  2、学校德育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在现实教育中,有些学校的德育教育沿用老一套内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要求,存在着远离社会现实的问题,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校重智轻德。 学校过分强调应试,使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形中使学校和学生都忽视了德育教育。


  (二)青少年组织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弱化。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有所忽视。一些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因此存在着有组织机构而无工作空间现象,团委书记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以教务为中心,削弱了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组织在德育教育模式和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一是内容空洞抽象。有些部门德育教育的内容几乎是一直是老生常谈,对中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活动形式单调乏味。组织开展活动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做法较多,活动理想化、成人化,活动形式呆板,缺少创造性和时代气息,不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吸引力不强。三是活动对象的覆盖上片面和过于集中,面向优秀学生的多,学习成绩差、表现一般的学生则很少参加。


  (三)社会、家庭与学校不够协调,很难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密切协调配合。然而,从现实来看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影响德育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自私自利、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很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场所相对缺乏,许多青少年到成人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这些现象使一些青少年价值观混乱,产生信仰危机。


  从家庭教育来看,也有不少问题。一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往往以打骂代替批评和约束,以钱财代替表扬奖励;二是部分家长以身作则不够,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道德水平低下,负面影响较大;三是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子女的思想教育;四是一些家长配合学校不够,溺爱子女,使学校不能对其子女严格管理。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一)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形成合力。党委政府要把青少年德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有机整合关工委、教育、工青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政法部门等德育资源,利用各自优势,对青少年教育协同工作,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首先,学校要通过高科技手段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网络和工作配合制度。在暴露出来的一些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在事前化解的。因此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常规联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将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社会的“大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要净化文化出版市场,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快社会改革进程,从根本上铲除腐败丑恶现象滋生的土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联系机构并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各科老师都要有效分解德育工作任务。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德育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使这项工作能有机地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三)适应当代青少年要求,进一步发挥青少年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在思想教育模式上,要从青少年特殊心理特点、道德认识水平出发,根据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育载体,实行分层指导、分类施教、分类管理,避免“整齐划一”。在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上,要潜下心去真正了解青少年,因势利导地做好思想沟通和正面引导工作,避免简单生硬,努力使德育工作者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要突出当代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实现正面灌输与经常性渗透相结合。要根据时代特点,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教育手段,及时快速传递信息,拓宽思想教育渠道,加强与青少年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宽青少年素质教育渠道,要为学生真正“减负”,为德育工作改善时空条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的指导,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以生动、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一是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二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使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重点搞好“走好青春路,迈入成人门”、“展示青春风采”、“校园文明之星”“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使他们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发动青少年学生搞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三是以成人仪式教育为载体,开展好成人宣誓活动和成人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


  (五)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一是要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来吸引青少年学生,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他们从小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二是多为青少年提供符合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扩展青少年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优化青少年学生的消费结构。三是以图书馆、阅览室、读者俱乐部为依托,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读书氛围。


  (六)树立榜样,学习楷模。青少年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与中青年教师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对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引导中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成才观,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增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学生中树立表彰思想道德模范,通过榜样的言传身教,强化宣传,让青少年学生从身边敬重的人那里,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