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董凤华代表:关于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主要是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均衡。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最终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义务教育既然是法定教育,政府就有责任创造条件让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更加接近,趋于均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科学配置教育经费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财政性投入要达到GDP4%的目标,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中等发达国家以及和我们水平差不多的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一般5-8%,最低也超过了4%。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各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二是要改革义务教育经费拨款方式。目前这种层层拨款的方式和体制,学校要钱必须不断地跑政府,也给政府部门截留、挪用资金提供了可能。应当尽快改革教育拨款体制,减少中间环节,建立把教育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的新体制。


     三是要完善义务教育经费问责机制。同级人大机关应当对政府部门履行《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经费投入实行问责,应当审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预算,监督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执行情况,并对存在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甚至罢免。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通过改革拨款方式,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确保最大限度地把经费投入用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均衡配置师资队伍


     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其中的重点是教师资源的配置问题。


     一是建立教师交流流动机制。一方面规定新任教师首先到农村学校从事3-5年教育教学工作,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之后,通过一定程序,分期分批交流到城区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对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师、校长实行轮岗制度,这样既可以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实现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又可减轻家长择校的教育负担,并有助于推进教师职业化的进程。使教师真正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由单位人变为事实上的职业教育人,还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优秀教师个人作用的更大发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支教”下派难、留不住的弊端,构建城乡互动、定期交流、有规律、有秩序的教师队伍交流流动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国家公务员制度,将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管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作为特殊公务员,工资待遇完全按国家公务员管理,不实行行政级别,享受带薪休假等,比目前法律“不低于”的规定更管用。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导向


     目前,升学率仍然是多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基本评价尺度,要彻底改变这一观念和做法。政府评价一所学校,要看是不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社会和家长关注一所学校,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最适合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才,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合孩子的个性发展;家长选择学校,首先看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但均衡了教育资源,也可以形成平等条件下开展合理竞争的良好局面。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研究和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对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