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出版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俞金尧委员:关于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历史学科的提案
 
 


一、大国需要研究外国历史

  世界上的大国在全世界到处拥有自己的利益,为了保护已经取得的利益和进一步扩大本国的影响力,这些国家都重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并拥有与其世界上的地位和利益相称的研究机构和队伍。
  我国对世界史研究一向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开始建设世界历史学科。中国社科院的世界历史研究所就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建立的;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时曾要求军队团以上干部“学习一点世界近现代史”;胡锦涛同志任总书记后还请世界史专家在政治局讲课,强调在当今世界形势下学习世界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中央电视台播出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所有这些表明,在今天的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世界历史已成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识需要。


  尽管如此,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作为大国和平崛起的需要。
  
二、世界史学科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的世界史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历史研究,人才短缺的情况近年来已十分严重,一些研究领域原有的基础薄弱,后来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中亚和西亚的历史研究;还有一些研究领域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建起队伍,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后继乏人,原有的队伍逐渐消解,比如对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历史,现在只有零星的研究人员。


  第二、世界历史学科在我国现有的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发展空间受到局限。目前,历史学门类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即历史学,世界历史是从属于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这种格局十分不利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设置中,其他门类如文学、经济、法学都有几个一级学科,惟独历史学只有一个一级学科。


  更为糟糕的是,近年来,世界历史学科不仅没有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影响的不断扩大而得到发展,其发展空间反而被压缩。1997年以前,世界历史分别设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地区国别史3个二级学科。但随后,上述3个二级学科被合并为世界历史1个二级学科。历史学一级学科之下一共有8个二级学科,世界史学科只占八分之一,其生存的空间被大大压缩,更遑论发展了。


  第三、由于学科建制被压缩,世界史工作者的队伍相应萎缩。普遍的情况是,原来两个或者三个硕士点变为一个。有的学校原来世界史专业三个教研室被合并成一个教研室,人员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一些原本基础不错的学校,现在只有几名教师在勉强维持世界史的教学工作。


  为了适应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需要,我们认为,必须大力加强世界历史学科的建设。
  
三、发展世界史学科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解决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空间问题。把世界历史学科列为历史学门类下与中国历史对举的一级学科。可参照文学门类下设置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等一级学科的办法,设置历史学门类下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也可称为外国历史)等一级学科。并在世界历史一级学科之下设若干个二级学科。


  如果暂时还不能把世界历史学科列为一级学科,建议先恢复1997年以前世界史分为3个二级学科的格局,以便为我国的世界史研究队伍尽快回复到12年前的规模创造条件。


  二、从战略的高度规划我国的世界史学科。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我国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世界事务,对外国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也会有更大、更多的需求,基础扎实、比较全面的外国历史研究因而具有战略意义。同时,由于研究外国历史的特殊性,世界史学科难以在放任的情形之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国家必须围绕和平崛起的战略需要,对世界历史学科的建设进行专门的规划和布局。加强对世界重要地区和国家,尤其对与中国有密切的利害关系的非西方国家的研究规划;有计划地扩大世界史研究队伍,大体上讲,在今后10到15年的时间里,在我国的主要研究机构和重点高等学校里,从事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占全部历史学工作人员的40~50%的比例,可以使世界史学科较好地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国家级的世界史研究基地。可以依托中国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现有的研究队伍,建设若干个综合性的世界史研究基地和在当前及在可见的将来为实现国家的外交方略所必需的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基地,如全球史研究基地、中国周边国家史研究基地、非洲历史研究基地、中亚历史研究基地、中东历史研究基地、华人华侨历史研究基地,等等。对于列为国家基地的单位,国家应在人、财、物,以及对外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支持。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