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09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文化出版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李进权委员:关于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建议
 
 


 

案由: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平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服务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弘扬先进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抵制腐朽思想对农村文化阵地的侵蚀是乡镇文化站的任务之一。


    (二)由于受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基层乡镇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和自身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由于政府财政实行分级管理,贫困地区各级财政都是“吃饭”财政,对文化站设施建设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陕西某市基层文化站为例,2000年以来,县乡两级政府对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仅8.15万元左右,各类文化配套设施投入几乎是零。


   二是文化队伍人才缺乏。由于基层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绝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是一人一站。目前,全市乡镇文化站队伍,从业人员30岁以下的只有18人,仅占9.8%。各乡镇已基本无专(兼)职的文艺演出队伍,文化阵地荒芜。有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能力有限,文艺创作和合格演艺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据统计:今年全市群众文化活动演出2445场次,其中:农民自发性演出2130场次,占87%;乡镇文化站组织的演出315场次,仅占12.8%。


  三是基础设施破旧短缺 。因文化投入偏低,致使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在全市163个乡镇(办事处)中,除各县城区周边乡镇社区大多建有文化活动场所、配有文化活动设备设施外,全市有独立站舍、面积达到省定标准,并配有部分文化设施的乡镇文化站仅29个,仅占18%,仍有134个乡镇文化站是一具“空壳”,无独立站舍,或站舍破烂,基本无利用价值,更无文化设备设施。由于无经费来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普遍处于瘫痪状态,全市1795个行政村,设有村文化活动室的仅97个,仅占行政村总数的5.4%,绝大多数乡村群众没有文化活动阵地,无文化设备设施。


   四是文化管理缺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阻碍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乡镇文化站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即“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由于关系没有理顺,管理工作缺位,业务主管部门缺乏调控手段,乡镇文化站基本处于“两不管”境地,导致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停滞不前,部分乡镇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社会上一些落后文化乘虚而入,沉渣泛起。
  五是文化生活乏味 。由于活动经费拮据,文化、科技人才缺乏,文化设施简陋及管理缺位,使乡镇文化站功能减弱,地位降低,文化生活“贫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小,文化阵地流失。与先进文化接触少,现代科学文明知识严重缺乏,大多数农民精神文明领域出现“断层”,致使封建迷信、黑色文化死灰复燃。


  (三)党的十七大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发挥好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加强基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 。要将乡镇文化站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政府要把乡镇文化事业置于公共财政的阳光之下,把文化站所必需的正常费用(包括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备及其维修、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文化队伍教育培训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提高。三是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强化乡镇文化站自身造血功能,使其恢复生机与活力。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经营农家乐等“文化休闲”产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二)健全文化队伍,理顺管理体制。文艺人才是乡镇文化站的灵魂,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需要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文化队伍。一是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为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充实文化站工作人员。严把入口关,对新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三是深化人事工资劳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使乡镇文化站“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与业绩挂钩,激发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由县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实行垂直管理,对人、财、物、事进行集中管理。五是要落实有关待遇,逐步理顺人事、编制、职称、工资等方面的关系,消除后顾之忧 ,稳定文化干部队伍,积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日常管理。一是要继续加大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规划、选址、建设工作,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面积要保证需要,建设必备的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等。把文化站建设成为集图书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老年、青少年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建成农民群众的文化乐园,成为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的产权管理 。严禁以变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站设施和用途。三是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多措并举,解决农民“文化温饱”问题,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探索乡镇文化站建设长效机制。创新乡镇文化站建设方式,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主体,经营性文化活动为补充,不断推进乡镇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政府每年对乡镇文化站投入一定的公益事业经费,用于组织各类文体活动,逐步将“以钱养人”变成“以钱养事”。二是通过服务壮大实力。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将部分文化服务项目推向市场,培养文化站的自身造血功能,“以文养文”、“以文补文”。拓宽文化站的功能和生存空间,保持基层文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三是加强管理,创新传承机制。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对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和增强凝聚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保护的同时,要加以发展和创新。对民间业余说唱队伍、鼓乐班子等民办文艺团体的发展要加以规范管理和指导。四是探索“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设立基层文化专项资金,对争创成为全国、省级、地市级的“先进文化站”和年度获得地市级以上优秀作品、获得文化先进工作荣誉的,给予适当的奖励。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