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缅怀霍懋征同志 > 深切缅怀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一个值得尊敬和纪念的人
——深切怀念霍懋征老师
 
 

一、霍老师是民进的骄傲,她为民进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民进的发展、进步从内部讲,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始终有一个政治方向坚定、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二是广大成员,特别是为数众多的骨干会员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不懈努力。霍老师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79年,各民主党派都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把面向社会,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确定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如何实现这个工作重点的转移,既有思想认识上的拨乱反正,更有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当时,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民进,如何发挥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为教育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办学、讲学、智力支边和献计献策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霍老师是最先投入其中的。改革开放二年多的时间,她已经应邀到六省八市一州讲学,受益者达15万多人次。各级组织中的优秀教师纷纷投身其中。自1983年贵州讲学活动始,霍老师总是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奔走于全国各地,为广大教师传经送宝,也为民进履行参政党职责作出贡献。

仅举一例。

19834月,民进中央组织了段力佩、张志公、霍懋征等教育专家到贵州讲学。为期6天的讲学活动,盛况空前。虽然活动在贵阳,但来自数百里之外的边远山区的许多农村教师也都星夜兼程赶来参加。报告会被安排在有几百个座位的中共省委礼堂、人民会场,百花剧场等,就连霍老师的观摩课也是在人民会场举行。每一场都是过道上挤满了人。霍老师他们不仅向边远地区的教师们展示了自己优良的师德,贡献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用自己的所言所行宣传了民进,树立了民进尊师重教的社会形象。我既体会到渴求知识、期盼改革创新的时代大潮,也为民进的有所作为而自豪,同时钦佩这些民进精英为扩大民进社会影响所发挥的作用。

二、霍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代代继承和光大的不朽财富。

教育、教学是科学,要探索和遵循其必然的规律;同时课堂教学又是一门艺术,给教师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形式都会因教师的精心探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呈现出殊途同归的效果。

作为一位教育家,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霍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众多的课题和丰富的研究资料。我想谈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是敬业精神是优秀教师的职业灵魂。在一次与教师们的座谈中,霍老师说:“小学教师虽‘小’,但责任重大。四化靠科技,科技靠人才,没有人才四化就会落空。无论哪条战线上的人才,都必然要经过我们小学教师的培养才能成长起来。我们现在教育的是十年、二十年后建设祖国的栋梁。我们十分光荣。”她说,我们不能把教师仅仅看作是一个职业,而要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她强调了“三自”:自爱,热爱教师工作;自尊,尊重教育事业;自豪,豪情满怀地把自己贡献给祖国的未来。她向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勇于改革探索,把握教育规律;加强自我修养,保持高尚的人品、师德,作又红又专的教师。她特别关心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她多次呼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不仅我们要去,而且要教育青少年立志边疆。

二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创新型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的实现绝对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本领的教师队伍。霍老师的教育生涯是最有力的明证。

老师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曾经是一位教学成绩卓著的小学教学教师。当年我就从一位北师大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胡梦正那里听到对霍老师数学教学的赞赏。为此,我曾问过霍老师为什么改行教语文。在我的印象中数学老师远比语文老师来得轻松些,也更受重视。霍老师的回答是,语文课很重要,语文教学有太多需要探索、改革的东西。她还非常幽默地反问我,现在看,我的选择是不是很正确?正是本着紧跟时代需要,大胆实践探索的信念,霍老师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权威,创新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就提出“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教学要求。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当时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学生课业负重过重的现象,提出为了贯彻以上十六字要求,必须提倡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深化教与学的双向改革,坚持向课堂教学45分钟要质量。她深知,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质量提高与否关键在教师。于是,她一方面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她及时地总结教学成果,摸索成功经验中的规律,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加以归纳、提升,或发表文字,或外出讲学授惠于广大教师。

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值得永远纪念的人。她已经离开了我们。以上的话,是在深切怀念她时引发我的一些思索。

 

(责任编辑:温迪)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