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城市新民俗,更好地延续“后世博”效应,一直是颇费思量的命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鸣建议,将世博会开幕式这天定为“中国城市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视角转向城市。“在184天会展期间,世界目光将聚焦上海,共同探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会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王鸣代表说。上海世博会五个副主题也与城市相关。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王鸣代表认为,设立“中国城市日”将激励社会公众对“和谐生活”和“和谐城市”的不断追求和实践,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城市经济和谐繁荣、城市科技和谐创新、城市社区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和谐互动。 王鸣代表建议,在世博会结束后,以园区内一些永久性的世博展馆为平台,对公众免费开放,举行各种文化展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在此推广。在“中国城市日”当天,由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牵头,举办一些公众参与度较高的主题展览或论坛活动,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王鸣代表表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的生活空间形式。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和谐的城市。 王鸣代表表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的生活空间形式。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和谐的城市。他介绍,杭州已经举办了多年的“邻居节”,各社区开展“敲门日”、“邻里冷餐会”、“邻里自驾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走出家门,增进了解,打破城市生活中邻里间的冷漠和隔阂,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受此启发和影响,不少周边城市竞相效仿,设立“邻居节”。 王鸣代表还建议,在“中国城市日”期间,各地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城乡交流活动,开办送教下乡的“田野大课堂”,举行贴近生活自然百科的“农民讲座”等。家庭可以借此契机,让孩子们从中了解新的环境,学到新的知识。 (责任编辑:姜文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