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环境资源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张洪:关于在重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议
 
 

    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好坏事关三峡水库的安全营运和长治久安,备受国家重视和世人关注。三峡库区80%的范围在重庆境内,重庆又是西部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年轻直辖市和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区,生态区位非常特殊。在重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于促进全国生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三峡水库安全运营,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是持续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到2006年为止,重庆市完成国家下达的坡耕地退耕还林661万亩,其中三峡库区408万亩坡耕地退耕还林,对改善重庆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理水土流失1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实施前的5000吨/平方公里.年降低到3642吨/平方公里.年,森林覆盖率由实施前的24.8%增加到现在的35%,极大地改善了库区生态环境。但重庆三峡库区山高坡陡,受人为垦植等活动影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仍占重庆三峡库区土地总面积的56%,全市每年流入长江三峡库区的泥沙约1.45亿吨,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继续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造林,对持续改善库区生态环境,维护库区生态安全十分迫切。
    二、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是促进重庆库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重庆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特别是库区的山区农民增收困难。其林业产值由实施前1999年的6.84亿元达到2007年的22.31亿元,翻了近两番;通过腾出劳动力从事比较效益高的多种经营或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达127.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实施前1999年的1709元达到2007年的3754元;其中2007年库区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人平达226元,其后续产业使退耕户人平增收达169.9元。广大退耕户已切身感受到工程实施后的所带来的良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烈期盼继续实施退耕还林。
    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有效手段。
    重庆市地形地貌以中、低山为主,面积占幅员的63.31%(三峡库区达85%),森林资源总量较小,人均林地0.1公顷,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3%;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才34%(库区森林覆盖率才35.1%),离国家要求重庆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到45%的目标还差11个百分点。只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才能在库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
    四、重庆三峡库区有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土地空间。
    重庆市现有耕地面积3362.93万亩,农业人口2355万人,人均耕地1.44亩,其中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400.2万亩,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坡耕地有300万亩。特别是三峡库区有耕地面积1484万亩,人均耕地1.37亩,人均25度以上坡耕地0.3亩;即使再退耕25度以上的坡耕地250万亩,仍有人均耕地1.14亩,不会对库区耕地造成大的影响。
    五、继续实施退耕地造林对库区的粮食安全影响不大。
    实践证明,实施退耕还林可以改变退耕农户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对剩余耕地实施精耕细作而大幅提高粮食单产。对比分析重庆市1999年到2007年各年度粮食产量均保持在1100万吨左右,基本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体平衡。16个库区县已实施了退耕地造林近398万亩,耕地由1999年的1835万亩下降到2007年的1484万亩,虽然坡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但1999-2007年的粮食产量仍分别保持在586万吨、543万吨、558万吨、500万吨、495万吨、506万吨、515万吨、452万吨、563万吨。同时,重庆及三峡库区不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坡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较低,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后,可以加大土地整治和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提高粮食单产,实现全市粮食的总体平衡和生产自足。
    综上所述,在三峡库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保障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和三峡水库安全营运的迫切需要,也是重庆市三峡库区建设秀美山川和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符合国情和和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适应潮流,顺应民心,条件成熟。为此,建议2010-2012年,在重庆市继续规划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250万亩,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走出一条库区生态良好、经济协调发展、粮食基本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张歌)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