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环境资源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张自立:关于餐厨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提案
 
 

    我国人口众多,饮食消费量巨大,每万人每天通常产生1吨餐厨废弃物,一年至少在5000万吨以上,按干物质含量计算,相当于500万吨的优质饲料,内含的能量相当于每年1000万亩耕地的能量产出量。也就是说,如果我国一年产出的餐厨废弃物全部得以利用,相当于节约了1000万亩耕地。餐厨废弃物内含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质,具有典型的“废物和资源”双重属性,如果不能合理利用或处置,则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有巨大潜在危险的废物。但如果能够合理处置和利用,则是一种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资源。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卫生管理等部门就在尝试、探索有效处理办法,取得了一些可贵的成功经验,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今天,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国城市如何为不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是一个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餐厨废弃物处理不当的危害分析:餐厨废弃物(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餐厨废弃物的含水量、有机物含量、油脂含量及盐分含量均较高,营养元素丰富,具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餐厨废弃物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置,不仅影响城市市容和人居环境,而且容易滋长病原微生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危害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不但容易引起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10余种传染病,而且病原寄生在猪的体内繁衍,可造成人体感染病毒,如疯牛病、口蹄疫、肝炎等,被卫生专家称为引起传染性疾病爆发的“隐形炸弹”。可怕的是,由于缺乏监管,有些地方发展到餐馆与猪饲养户之间进行“门对门”的交换,即餐馆把餐厨垃圾交给饲养户,饲养户再把由餐厨垃圾喂养的猪或地沟油提供给餐馆。这种“以物易物”的做法,躲过了流通检疫部门,造成“垃圾猪”直接流向百姓餐桌,为食品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日常生活中,居民通常将餐厨废弃物混入其他生活垃圾中进行处理,使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特性发生了变化。城市垃圾的处置方法通常有焚烧和填埋,如果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由于餐厨垃圾的水分含量常常高达90%左右,发热量为2100~3100kJ/kg,和其它垃圾一起进行焚烧,不但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发热量要求(即5000kJ/kg以上),反而会致使焚烧炉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二恶英;如果将生活垃圾进行填埋,会因为混入的餐厨废弃物水分含量高,增加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而且焚烧、填埋都会导致大量有机物的浪费。由于餐厨废弃物的成本低廉,营养丰富,被大量用来喂养泔水猪和提炼地沟油,因其来源复杂,极有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现已经被政府明令禁止,但屡禁不止。
    国内外餐厨废弃物处置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国内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主要有肥料化处理技术、饲料化技术、生物厌氧发酵处理技术和生物柴油技术等。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堆肥技术是从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处置方法难以控制之后发展起来的资源化技术。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法规或政策,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从源头控制堆肥产品质量;并制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可能对人体、农作物和土壤产生危害的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含盐量等指标。我国餐厨废弃物堆肥技术有过少量的案例,多是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处理,但是最终没有形成规模,并很快被淘汰。由于全球蛋白质资源短缺,很多国家都在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取蛋白饲料, 如日本、韩国等。我国一些城市也已将这一技术用于工程实践中,成为当前我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的主流技术,但是对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尤其是有可能导致动物疫病流行的问题,研究工作还没有取得较大进展,再生饲料产品的安全性标准目前还在筹备之中。而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在疯牛病、SA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爆发之后,意识到餐厨废弃物作为饲料的严重威胁,已经严令禁止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动物饲料。我国的卞荣星等人也曾通过对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畜禽养殖和饲料化作危害探析,得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饲料化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潜在的危害并不比直接用餐厨垃圾饲喂畜禽低,因而提出需要禁止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物作饲料的导向问题,引起社会普遍重视。
    利用生物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它包括湿式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自动控氧法堆肥技术等,这种方法可最大程度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对有机物含量较高的餐厨垃圾尤为适用。尤其是饲料化处理引发人们对动物同源性问题的质疑之后,生物发酵法处理餐厨废弃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推崇。生物发酵法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乙醇、沼气和有机肥料等生物能源,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置,在不与人争粮的情况下,得到清洁的生物能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外餐厨废弃物处置现状分析 德国、日本、古巴早在八十年代就对城市餐厨废弃物的规模化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并在大中城市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城市餐厨废弃物加工厂,取得了收集、处理、加工等综合技术成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测算,上世纪90年代末古巴餐厨垃圾利用,相当于143万亩的玉米能量产出与138万亩大豆蛋白质产出量。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或省会城市,如北京、上海、宁波、西宁、乌鲁木齐等,已经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工程,其主要的资源化产品是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但是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餐厨废弃物的处置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由于餐厨废弃物作为饲料,存在病原体、洗涤剂、同源性等问题,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餐厨废弃物处置技术和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其发展壮大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同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日本、韩国等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餐厨废弃物处置的技术、标准、市场等。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刚刚起步,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不健全,收集难,处理系统不健全,配套设施不规范。国内大中型城市已经意识到餐厨垃圾的危害,并开始了资源化利用的尝试。一些城市虽然出台了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但办法中没有明确收集系统的模式,没有处理系统应达到的标准,政府没有监管办法,政府没有对餐厨垃圾处理的投资建设方案及运营方案。绝大部分城市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尚未制订,对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处于空白状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建议餐厨废弃物具有收集难、运输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单靠市场调节,无法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且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是一项关系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民生工程,具有一定的公共事业的属性。政府应当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在政策、法律法规、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推向规范化运行,并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真正做到“政府主导、立法先行、企业运营、风险共担”。为此,本提案秉着“解民忧、惠民生”的原则,提出我国城市餐厨废弃物要走“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社会各界均需加以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1、从国家层面制定规范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建立市场化运作和处罚奖励机制与对策,禁止餐厨废弃物用于饲养和填埋处置。 2、制定餐饮垃圾收费的强制性条例。通过对餐厨废弃物产生量的核实,根据国际通行的“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收取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的垃圾处置费。 3、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与监管,制定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从政策法规上明确饭店、集体食堂、居民、垃圾回收及处理站、环卫管理部门等在垃圾的收集、清运、贮存和处置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运输、集散和加工处理“一条龙”资源化利用网络。 4、将餐厨废弃物处理纳入城市环卫专业规划,以政府为主导投资兴建餐厨废弃物处置工程,合理布局,谨慎招标,建立收运体系,强化对收运服务单位的管理,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思想,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5、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宣传,提高国民意识。改善饮食文化,加强源头控制;鼓励源头减量,鼓励餐饮单位推行适量点菜、餐后打包、改进食品加工工艺以及净菜进城等方式。


(责任编辑:张歌)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