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经济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李卫华:关于加大公共财政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的建议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学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强劲,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通过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新技师培训计划,全国技能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薄弱,培养体系不完善,评价、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等,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因此,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4%,而企业需求约14%,相差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21%,与经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30%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在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为传统的企业培养模式,即通过生产一线岗位磨炼培养,一般需要10年以上;另一种是学校培养模式,即通过在职业学校的培养,再经过到企业磨练,一般需要3~5年。显然,学校培养模式较为快速。近几年,这种模式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快速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上述两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后者。以安徽省为例,全省现有93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16所,在校生规模约10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规模为2.5万人。目前学校发展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因此,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建议:目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渠道。三者之中,政府财政的投入,应该说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共财政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是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项资金科目,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在城市教育附加费中设立一定比例,



 (责任编辑:张歌)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