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亮点很多,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在国家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中,提出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制度设计。这就是《纲要》呼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考改革的呼声,提出了“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显然,《纲要》确定了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方向和路线图,这就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其中,关于多元录取方式的改革,无疑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纲要》提出:“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无疑,《纲要》从总体上确定了未来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坚持以现有高考模式为基础,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这种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仍将是我国高校招生的主导方式。二是在不断丰富高校自主招生方式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并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可是,人们在为《纲要》所确定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叫好的同时,也不无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忧虑,甚至反对。在2009年11月《中国青年报》对2117名公众所作的关于自主招生的在线调查中,66.7%的人认为“钱权交易不可避免”,56.78%的人认为“自主招生过程不够透明”,48.8%的人认为“对教育资源缺乏地区学生更不公平”,69.7%的人认为自主招生首先要保证公平公正,提高公信力。同期针对北大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环节的网络调查也显示,七成网友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也有人担忧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会“永远被排除在推荐制之外”。 无疑,高校自主招生是近年来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促进素质教育而推出的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试点以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自主招生的逐年松绑放权,改革的空间逐步扩大,思路逐渐开阔,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为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注入了活力,在选拔优秀人才、鼓励自主办学、更新教育思想、推动教学改革、引导素质教育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人民群众对当前高校自主招生当中可能产生腐败、导致新的不公平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按照《纲要》的要求,既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又让人民群众拥护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无疑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为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 应该看到,一方面,经过多年探索,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在近年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中,也出现了不少不确定因素、不稳定因素。2009年,人们对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推荐”招生制度改革、对北京地区“五校联考改革”、对上海高校自主招生中出现的不考试语文学科、对一些高校自主招生面试中出现的“西红柿炒鸡蛋”的命题,等等,都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肯定其成功的做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尽快出台《进一步深化全国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意见》。 二、加快高校自主招生管理制度建设 有人认为:随着自主招生权的扩大,各种腐败现象如金钱侵扰、权力介入等,纷纷在“自主”的环境中找到了“生存空间”。不能不说,社会各界对高校自主招生越来越关注,对高校自主招生不透明、不公开意见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更是无法容忍,以至于许多老百姓对自主招生持反对态度。为了从机制和机制上有效防范高校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保障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顺利进行,让人民群众拥护、支持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放心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必须尽快加强高校自主招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步伐。 1、高校自主招生诚信制度。有关高校自主招生的诚信问题主要涉及到学校、校长、学生本人向招生学校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学业成绩、学分、选课状况以及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等)、推荐材料、自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是否真实可靠。为了推进高校自主招生诚信制度建设: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立的公开、公正、公示制度,确保进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材料真实、可信、可用。二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关于高中学校向高校提供的各种证明材料的规范性要求。三是国家教育部门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诚信信息系统,真实记录学生的诚信问题。四是国家要建立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学校、校长、学生个人诚信监督与违背诚信承诺的处罚办法,让违信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2、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公开制度。为了健康有序地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出台《高等学校自主招生信息公开办法》,就参加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资格、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学生自主招生报名办法、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条件、学校自主招生章程和政策、自主招生程序、自主招生办法、自主招生结果公示以及高校自主招生应该公开的其他信息等,作出规范性的公开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自主招生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要求。同时,要规范高校自主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 3、高校自主招生监督管理办法。建立高校自主招生违规违纪防范机制、举报制度、查处制度,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自主招生舞弊行为。在这里,参与自主招生的高等学校要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建立农村高中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机会补偿机制 有人认为:自主招生选拔注重对考生“琴棋书画”、实验动手、口头表达等技艺与能力的考核,而民众认为“才艺”是“由钱堆出来的”,加上要求考生到高校参加测试,大大增加了考生尤其是边远、落后和农村地区考生的考试支出,使贫寒子弟由于物质准备的不足而处于竞争劣势,甚至可能被剥夺参与竞争的机会。 客观上,不能不说,国家重点大学把更多的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报名考试机会给予了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县城高中、农村高中学生很少有获得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机会。这是社会各界质疑甚至反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受教育权舆弱势补偿原则,建议国家在制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管理办法时要专列特别条款,规定高等学校要将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专门投向县城高中或设在农村的高中,以保障农村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重点大学的公平机会,并在自主招生考试和面试内容方面,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条件与城市学校学生的差异。这并不意味着降低高校自主招生录取学生的质量,只是要限制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出现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文化背景歧视”。 四、国家要规范高校考试招生报名时间和自主招生时间 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的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11月、12月进行。国家部属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时间更早,考试时间许多都安排在1月份进行,甚至安排在1月1日进行。这种高考报名时间和自主招生时间安排,严重干扰普通高中正常的教育教学升序。按照国家课程方案,普通高中新授课要在春节放假前这个学期才能结束,高中生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拿不到毕业要求的学分,更没有进行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生能不能拿到毕业证都还是求知数。建议国家统一规定各省高考报名时间和高校自主招生时间为3月份。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