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疾病,有大量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但现行的医保政策允许一次门诊开药量最长仅为两周药量,给很多高龄且行动困难的患者带来不便,也间接加剧了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正在逐步加剧,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6亿。到2014年预计老龄人口将超过2亿。因此,在日常医疗工作中老年患者比例也越来越高,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 骨关节病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关节疾患导致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在发达国家,骨关节病是引起女性第4位、男性第8位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高发疾病。国内十五攻关课题报告我国城乡40岁以上人群的骨关节病的患病率46%。北京60岁以上女性 OA的患病率为48.7%,男性为24.8%。 骨质疏松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骨质量下降的疾患,其对患者最大的威胁是骨折。根据美国第3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6%和13%~18%。德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高达50%。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女性为19.19%,男性为11.15% ;60岁以上的患病率女性为28.16% ,男性15.10%。总患病率分别为22.16%。据此推测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大约为2900万。 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常伴随疼痛和活动不便,两者均为人体老化的表现,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可能得到根治,否则就能“返老还童”了。因此,从医疗专业角度讲,除了要早期预防减缓老化的进展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骨与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大多数骨关节病和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接受长期保守治疗,而药物治疗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患者药物治疗需要维持较长时间。但目前实施的门诊医保政策中,这两种疾病允许一次开药量仅为一周,行动不便者才仅为两周。因此,许多高龄、行动不便的患者不得不频繁地往返于住所与医院之间,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不便,也使本来就很紧张的门诊挂号资源更加紧张。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患者反映此问题,希望能尽快解决。 在原有的“十种大病”基础上增加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使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减少单纯门诊开药的次数,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为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