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科技医卫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邱贵兴:推进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改信息化水平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面临诸多的困难,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要解决医疗服务的精准性的问题,另外还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提高信息化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年来,无论是从政府、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都积极投身到医疗改革中。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逐渐成为行业、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方向。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来讲,最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医疗信息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几个层面。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已成为当前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美国已有类似的计划,奥巴马政府计划在5年内对医疗信息技术投入200亿美元,实现全国病历的计算机化。尽管现在医疗机构都认识到了信息就是资源,但大家都希望把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上,把别人掌握的信息共享过来,而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信息共享出去。因此,我们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标准来确定什么信息需要共享和可以共享,否则很难将信息共享落实到位。我们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开放标准,国外有HL7值得借鉴。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实现 “以病人为中心”的跨区域和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有力地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建议:
    1.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并规定信息化投入标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硬件改造和购置以及软件系统的升级与兼容性改善,也让一些医院面临资金的困扰。一项在488家医院进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有54.30%的医院把缺乏资金支持列为信息化发展障碍的首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中,大于500万元的医院占 28.81%,小于200万元的医院占52.46%。其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亦有4.92%的医院投入高于 2000万元;三级以下医院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以下,其中50万元以下的占比约为16.63%。在《2003~2010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医院每年应将收入的1%~3%用于信息化建设。但上述标准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要求,很多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在8500亿的医改投入中做出很好的规划,尤其是对于不发达地区,需要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于发达地区,则要制定强制性的规定,以保证持续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2.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均衡化,应该全国一盘棋。目前地域和医院级别不同,信息化投入差异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以每床位累计信息化投入计算,三级医院的投入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华东和华南相对投入较高,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前三位,中、西北部则比较低,其中,上海平均每床投入资金是甘肃的 3.26倍。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先推动区域化的发展,如以地级市或省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做到全国的医疗信息共享,不仅利于卫生决策,也大大方便患者的就医。
    3.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扶持一批医疗信息行业产商。医疗信息共享当前重要的事项是确立中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确立有助于国内的企业占领医疗信息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尤其是设立创新基金,孵化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
    4.真正理想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应该是患者持有自己的健康信息卡,像银行卡一样设有密码,患者可以自行查阅。卡上有患者详细的健康信息和医院就诊经历,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看病,病历都可通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流通。美国的纽约长老医院近年来构建了基于微软HealthVault的门户网站,病人可以在该门户上访问病历、请求约见医生以及支付账单。允许病人访问医院数据,关键在于要有观念的更新,以往这些医疗信息是被认为是医院的私有财产,是被隔离起来、严加保管的。现在,我们认为这些信息是病人的数据,有些是需要合理共享的。
    5.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也是阻碍医院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业务和信息全面熟悉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于IT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整体偏低。高校没有医学信息化专业,培养机制欠缺,同时掌握医院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本身就相当稀缺,而医院能给予的待遇大多远低于IT行业的系统分析师,更何况是复合型人才,要求的能力与收益不对称,很难留住人才。因此,建议提高医学IT行业的薪酬标准,吸引高质量的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责任编辑:张歌)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