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工作,加大对于民族地区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国家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民族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同样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在肯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由于基础工作等诸多原因,作为民族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在文化建设上较之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仍需国家大力扶持。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国家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县级两馆建设项目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旗县级图书馆100个、文化馆102个,这些图书馆、文化馆承担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任务。“十五”期间,国家实施县级两馆建设项目,共补助内蒙古自治区93个项目,其余项目因2000年编制规划时,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未能列入国家规划。目前这些未列入国家规划的两馆,大部分面积狭小、设施简陋,难以满足业务需求,急需重建,恳请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未能列入“十五”规划的两馆建设项目给予支持。 二、建议国家支持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在内蒙古,盟市以上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存在着如下突出问题。一是业务用房不足。全区15个盟市以上博物馆,除内蒙古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通辽市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博物馆满足业务需求,以及赤峰市博物馆、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巴彦淖尔博物馆正在新建外,其余8盟市,有4个盟市有馆无舍,有4个面积严重不足。全区15个盟市以上图书馆,包括内蒙古图书馆,现有馆舍条件全部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图书阅览需求。全区15个盟市以上群艺馆,有4个盟市有馆无舍,其余11个馆除通辽市、乌兰察市为近年新建、巴彦淖尔正在新建外,其它基本建于七八十年代,设计落后、面积狭小。二是设备短缺。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存放及保护设备简陋,达不到文物管理的技术要求;大部分图书馆缺少数字设备。鉴于上述情况,恳请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给予支持。 三、建议国家加强对民族地区文物保护的支持 内蒙古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山戎、北狄、匈奴、东胡、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民族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北方文化的发祥地。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15个,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缺乏保护维修资金,大部分濒临损坏,急需抢救性保护,为此恳请国家加大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