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奖促治”政策成效显著 2008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副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2008年下半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以奖促治”政策实施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政策,并已成为一项深得人心、深受欢迎的德政工程。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以奖促治”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农村的“问题村”,饮用水水质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实施“以奖促治”政策,该村村民全部吃上了合格的自来水,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污水和垃圾得到集中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体健康得到保障。二是国家出台的“以奖促治”政策,引起了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筹划、分解落实责任,初步建立起了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农村环保的能力和机构建设得到了加强,逐步实现农村环保的事“有人管”。三是中央专项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央专项资金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部分省市相继设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各地涌现出许多农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典型范例,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路作用。四是农村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打牢了基础。 二、建议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 “以奖促治”政策措施尚处于起步阶段,两年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仅15亿元,共治理2000余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300余万。按照目前我国约有六十万个行政村,农村人口七亿多估算,仅治理了全国0.3%的行政村,受益人口仅相当于农村人口总数的1.%。由此看来,“以奖促治”政策还存在着资金投入规模不大、惠及面不广的问题。 基层干部群众都盼望中央能够加大投入,让更多的人从这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政策中受益。同时,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偏弱等问题,亟待通过实施“以奖促治”政策,发挥这项政策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完善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为此,建议中央将“以奖促治”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手段,持续加大投入,解决影响区域发展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带动县级环境监管能力向农村延伸,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张歌)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