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但由于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支付结算不畅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建议:(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明确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监管责任和监管办法。(二)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引导、支持包括信托、担保、保险在内的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产品和担保抵押模式的创新,为农村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积极稳妥开办小额信用贷款、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三)大力发展合作、互助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生产合作、销售合作、资金互助相结合发展,并对严格按照合作制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减征营业税、免征所得税,引导农民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资金互助不能对非社员吸收存款,但可以面向社员筹集互保基金。合作社把互保基金存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专业合作社放款,专业合作社再内部评议贷款使用的分配。这种做法可以降低贷款评审成本,提高农户贷款的可获得性。(四)尽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结算网络,推动电子支付方式发展,方便客户结算,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优化现有农村金融网点、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基础上,加大ATM等自助设备布放力度,弥补农村金融网点不足;鼓励农民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日常经济交易如农副产品购销、粮食直补、各项惠农支农资金补贴等结算;给予一定优惠,大力发展农资、农产品市场特约商户,增设POS机、固定电话支付终端设备,切切实实方便农民办理、使用银行卡。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