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圣诞市场是 “窝里斗”,争夺春节市场是 “分杯羹”。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不仅让老外们看到了一个崛起的中国,更让他们对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垂涎三尺。 于是,在中国农历春节到来之前,各国政府和商家放宽了对华游客签证,还组织起最大的中国旅行团,甚至连赌场都挂起了“恭喜发财”的条幅,所有这些都为了一个目的:迎接中国人,赚光他们包里的钱。 今晨,亚洲新闻网一篇文章指出,当全球经济慢慢复苏之际,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和发动机。 2009年的第四季度,中国的GDP达到了10.7%,远高于第三季度预测的9.1%。而中国2009年的GDP更是达到了8.7%,同样超出了8%的目标。 报道指出,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主要归功于国内的消费。根据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所说,2009年中国的国内消费达到了自1986年来的最高水平。对GDP的贡献则达到了50%。 报道同时指出,对于中国2010年GDP增长预期则超过了10%,而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中国的国内消费将继续生龙活虎。 多年来致力于我国假日改革的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包括假日消费在内的居民消费只占GDP总量的35%左右,而美国居民消费则占GDP总量的60%-70%,因此,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蔡继明分析认为,有关机构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情况是40%左右,如果按照每年10%的增长率,四五年后,我国的十一长假消费将可能分解到重阳节和元宵节等传统假日中去。 他认为,届时人们通过带薪休假制度自主选择自己的假日消费时间,就像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做法一样。不过,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节长假仍有望保持其强劲的消费势头。 井喷式消费对扩内需不利 蔡继明指出,一个国家假日消费能力有多高并不取决于假日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他认为,要继续发展我国居民的假日消费能力,一方面有待于个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休假制度的完善来挖潜。而后者有赖于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实现。 不过,对于外国商家使出各种招数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做法,蔡继明认为,这也未必是好事,他指出,现在其他国家都盯上了我国长假期间井喷式消费的习惯,一方面,各国想方设法促进甚至通过政策争夺我国居民出国消费,而另一方面国外很多人在竭力避开中国黄金周期间来中国旅游。“这样一来,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实际上对拉动我国的内需消费是不利的。” (责任编辑: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