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大半年来狂飙猛涨之势,房地产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当仁不让的最大热点。 肇始于1998年全面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大背景中的房地产改革,已走过11年,经历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以前所未有的汹涌民意为背景,走到了十字路口。 此时此刻,检讨房改十年的症结所在尤其重要。 保增长是房地产政策的一个逻辑因素 在2010年两会中,关于房改的最激烈言论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在向大会提交的《强力整治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中,他说:“现行政策支持了‘量跌价刚’这种特殊现象,预示着又一轮井喷式的房价大涨还会到来,那时,房地产泡沫将达到50%以上,即便价格下调40%也无人接盘。妥协式的房地产政策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 蔡继明对记者分析:小的方面说是调整供应结构,多提供廉租房;往深里说应该调整土地财政,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从根本上说,则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是要GDP增长还是要人民群众幸福?“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他认为,由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增长压倒一切,中国错失了在金融危机中顺势调整房地产的机会,如今,两会舆论大势已成,中央再次得到一个顺应民意的调整机会。 较之一些代表委员“泡沫没破就不是泡沫”的说法,或是房价究竟会升到什么价位的预测,蔡继明的分析,直逼房改和房地产政策的逻辑。
(责任编辑:姜文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