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0年专题 > 创建民进全国先进地方组织、先进基层组织活动巡礼 > 履行职能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民进徐州师范大学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组织活力
 
 

  民进徐州师范大学支部成立于1988年。现有成员4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高级职称比例为80%。有2名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多人为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并在全国性学术机构中担任理事以上的学术职务。

  支部会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课题共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省社科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教育厅、文化厅重大或一般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8项,获得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高校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在内的各级各类重要政府奖10余项。另有多人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表彰。
  
  支部在人才和专业上的优势,为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支部认真学习贯彻民进中央关于在全会开展创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活动的精神,积极投入创建活动,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

  1、思想建设

  支部在学校党委统战部领导和支持下,采取研讨、培训、外出考察、请校内外专家辅导报告等形式,组织会员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统战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继承和发扬我会优良传统,不断提高会员政治素质。主要组织或参与了以下学习、考察活动,即:

  2010年6月,支委班子参加学校党委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干部研讨班。
  2010年6月,支委班子听取中共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常委、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岳庆平教授“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会”。
  2009年10月,支部全体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专题会。
  2009年10月,新会员参加学校党委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新成员学习班。
  2010年7月,新会员参加中共徐州市委统战部举办的民主党派新成员学习班。
  2009年6月,支部赴连云港考察东陇海产业带建设。
  2009年11月,支部组织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
  2010年5月,支部赴邳州、新沂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

  2、组织建设

  支部重视班子建设,主委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善于协调,支委工作务实、相互支持,密切联系会员,形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集体;会员热爱组织,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形成充满活力,和谐奋进的良好风气。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积极发展高素质人才入会,支部成员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80%。同时重视年青会员的发展、培养、选拔和使用(如支持此前已被选调为徐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城管局局长的支部成员刘广民同志,参加正在进行的江苏省副厅级干部公推公选),为支部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后劲。

  3、加强会史教育

  为了总结支部成立以来发展的道路和经验,增强支部成员对民进发展历史的认识,也为了使支部成员进一步明确基层组织的职能,提高支部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学校党委统战部的支持下,于2009年9月成立了以支部创始人黄志强教授为主编的编修小组,撰写支部发展简史,现已完成五万余字的征求意见稿。

  二、认真落实民进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

  支部成员中有民进省委常委、徐州市委主委1人,市委委员2人。另有8名成员进入民进市委下设的教育工作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科技法律经济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支部主委刘磐修教授任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带领专委会同志深入市内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调研,执笔完成《关于振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的调研报告,被民进市委选为参加2010年政协大会的集体提案。支部副主委仇方道博士担任科技法律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会同本专委会同志一起调研并执笔完成民进市委2010年政协大会发言稿《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支委孙巍巍副教授担任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春节期间带领演艺界会员到农村、煤矿和部队慰问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2009年,支部在学校党委统战部和教务处的支持下,在徐州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调研,完成民进省委、市委下达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调研课题。

  2010年,支部受民进徐州市委委托,深入徐州市城区、郊区、矿区、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民进省委项目“义务教育阶段的养成教育”调研课题。

  参加民进徐州、扬州市委联合举办的庆祝人民政协和国庆60周年书画展工作,支部会员美术家姜舟教授等3位同志的多幅作品入选,徐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三、努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支部成员中有历史、地理、区域经济等专业人才16人,支部注意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参与新沂市、徐州市“十一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以及鼓楼、新沂、睢宁、泉山等县(市、区) “十二五”规划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淮海经济区省际边界的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调控研究》、《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重构研究》、《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地区PRED系统协调模式与调控政策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产业生态化机制与对策--以徐州市为例》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报告《五个统筹”与江苏五大发展战略研究》获江苏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徐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决策谘询奖。积极参与徐州市两汉文化、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利用,为楚王陵汉文化景区、云龙公园王陵母墓及燕子楼、汉之源广场、双拥碑等景点与项目建设,提供咨询和论证。主持并完成了《徐州府志》的重修、徐师大和丰县人民政府文化发展战略合作项目《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丰县人文精神研究》,特别是《加强徐州城市史研究》的调研报告,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创新创意奖”一等奖。

  四、积极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支部现有省政协常委和市政协副主席1人、市政协常委和委员2人、区政协委员1人。他们集思广益、认真调研,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保险、三农问题、政府监督等方面,撰写提案60余件。其中关于土山汉墓采石场保护、政府网站建设、城市立体交通、银行违规收费监管等,被民进市委选为集体提案,前两者还被政协列为主席督办案。他们还积极参与民进市委重大提案和政协大会发言稿的调研论证,执笔起草了《关于加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振兴徐州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等集体提案,在2009年和2010年的市政协联组会上,代表民进界别作了《促进农村工业化,增加我市农民收入》、《加强徐州城市史研究》的发言,得到中共徐州市委徐鸣、曹新平书记的肯定。

  五、密切与基层党组织的沟通、交流

  支部认真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尊重并接受学校党委在政治上的领导,在重大问题上及时沟通,统一认识。平时与学校党委、统战部及会员所在院系中共党总支保持顺畅和良好的联系。主动邀请党委和统战部参加支部活动,组织发展上也请统战部和院系党总支帮助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学校重视统战工作,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都要征求民主党派意见,2009年,支部主委列席了学校党代会,并参加分组讨论;2010年,全体支委参加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会。

  支部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活动。在学校布局、学科发展、教学改革方面建言献策。接受学校委托,就校医院改革、学报进入核心期刊进行调研论证,提出书面建议,均为学校采纳,并取得预期效果。

  支部与学校党政紧密配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和谐校园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