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有着2500年的历史,拥有700万人口,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邵阳学院是2002年由两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二类本科院校。民进邵阳学院支部(原邵阳师专支部)成立于1995年4月,支部成立15年以来,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开展会务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授予民进省、市先进支部等光荣称号。
一、坚持党的领导,赢得党组织的信任支持
邵阳支部从成立起,就与各级党委保持着良好关系,坚持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支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工作。一是发展会员严把入口关,请学校党委予以指导,发展高素质会员。二是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及时向学校党委、行政汇报,征求意见,以便在活动时间、场地、经费上取得支持。三是支部主任经常向学校党委负责人汇报支部工作和会员的工作、思想情况,让党政领导及时了解支部各项工作。四是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党的统战理论、统战政策,请民进市委会领导走访单位,使学校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配合民进邵阳学院支部的工作。五是积极参政议政,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六是每次召开支部会议时,都主动邀请学校党委领导和统战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让他们了解支部的活动和发展状况,指导支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建设高素质的会员队伍
邵阳学院支部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学习型的基层组织。我们有较为完备和健全的会员学习制度,这是我们建设高素质会员队伍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支部从民进的使命、信仰、目标等出发,根据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特别是民进历史、政治理论、时事法规、政情社情等。支部鼓励会员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形成经常性研究问题的集体风气。我们在组织学习时不是找些资料一读了之,而是带着问题进行深度汇谈和集体讨论,使会员们在相互借鉴中产生富于建设性的意见,最终转化为支部的创新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等方面成绩显著,会员的大量学习成果或在报刊公开发表,或在各级政协和统战部门的理论征文中获奖。
支部成立15年来,在制度和组织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支部会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在吸收和发展高素质人才入会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团结奋斗和与时俱进的会员队伍。截止到2010年8月,支部有会员15人,其中省政协委员1人、市政协常委3人、市政协委员4人。35岁以下的会员有5人,会员平均年龄43岁。支部会员15人中有高级职称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职称会员占到会员总数的70%;会员中硕士以上学历的有12人(其中博士3人、博士后2人),高学历会员占到会员总数的80%。高职称、高学历和年轻化已经成为民进邵阳学院支部会员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
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有特色的会务活动
邵阳学院支部近年来围绕会中央、会省委、会市委、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中心工作,通过学习、交流、调研等丰富且具特色的会务活动来密切团结会员,凝聚人心,扩大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在会务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会中央、会省委和会市委的各项政策、方针和指示。2007年以来,支部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先后开展报告会和学习会12次,多次邀请会内老同志作继承优良传统的报告,支部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有3人先后赴中央社院和省社院学习培训,4人参加市级民主党派干部培训,会员对民进优良传统的认识更加深刻,组织领导、处理问题、社会活动等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创建活动以来,支部也及时开展了工作:整章建制,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支部工作制度;加大组织发展力度,吸收了1名法学硕士入会,充实了会员队伍;组织会员参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辅导;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
二是在会务活动中密切关注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各级政府部门出谋划策。2007年以来,我支部为配合新宁崀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多次组织会员赴新宁考察调研,我们撰写的《旅游发展与申遗推动相结合,着力建设生态新宁》的调研报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2010年8月,中国丹霞申遗成功。2008年,我们组织会员先后赴隆回县“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故居和隆回虎形山瑶族乡学习考察,我们撰写的《魏源故居保护开发的现状与思考》、《弘扬和保护花瑶民族文化,开发特色旅游经济》两篇调研报告得到县政府和招商旅游局的肯定和积极评价。2009年我支部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曾维君副教授在邵阳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做题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会发言,该发言得到市委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阳政协》等报刊相继转载全文进行了深度报道。
三是在会务活动中时刻关心学校长远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学校党委行政排忧解难。2007年,我支部倡议学院设立“优秀教学质量奖”,被学校采纳,至今已评选三届,受到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2008年,我支部就高校普遍存在的高额贷款问题赴省内4家同类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和调研,并撰写了题为《加强学校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贷款风险》的调研报告。在邵阳学院首届党代会上,我支部将撰写的调研报告提交学院党代会,向党代会建言献策,得到了学院党政领导的重视,调研报告被正式列入党代会的会议材料,获得与会全体代表的一致好评。学校近两年采纳了该调研报告中的大部分建议,有效控制了贷款风险,学校财务状况逐步好转。
四是在会务活动中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创新方式,带动其他支部活动。邵阳学院支部较其他支部有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比较丰富,近年来,邵阳学院支部采取强强联合和强弱联合的方式,先后和邵阳市一中、大祥区、工商联合、工业学校等9个支部联合开展视察、调研、学习、联谊等主题活动。通过联合开展会务活动,加深了同志间的了解,增进了团结和友谊。
四、重视本职工作,树立第一流的支部形象
邵阳学院支部一贯重视和鼓励会员做好本职工作,近年来会员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等本职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
一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三年支部会员共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州厅级等各类科研课题52项,会员累计科研经费逾150万元。如曾阳素博士近三年来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院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等课题16项。薛政超博士2010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移民史研究”,曾维君副教授2009年主持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蒋廷黻思想研究”、刘承智副教授2008年主持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维会计研究”、刘兴豪副教授2009年主持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报刊舆论与维新运动”、李月秋副教授2007年主持的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邵阳竹簧、竹刻工艺特色研究”,另外,曾维君、刘兴豪、薛政超、刘承智、聂世忠、尹喜清、龙清然、邹银凤、杨特文等会员还分别主持了湖南省教育厅的重点、优秀青年科研项目和邵阳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上实现了会员人人有项目,个个出成果。
近三年支部会员在国内外核心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加全国性的艺术作品展览和获奖30余次。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有曾阳素博士的《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n the Surface of an Dielectric and Magnetic Anisotropic Media》载《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美国《光学通信》杂志)2009(4)、曾维君副教授的《清末湖南产业经济发展的双重性》载《史学月刊》2008(10)、李月秋副教授撰写的《黑白中激扬的赵延年版画》载《文艺研究》2009(3)、刘承智副教授撰写的《环境会计:资源耗费的微观反映》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1.19)。会员发表的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3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篇目索引26篇。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龙青然教授的《汉语成语对称性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5)、刘兴豪博士的《1912-1937年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1)、刘承智副教授的《劳动价值会计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6 )。李月秋、杨特文、聂世忠副教授的画作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各类展览并获奖,代表性作品有《清之山泉》、《勇士》、《瑶区梅山文化》分别入选全国第七、十、十一届美展。李月秋副教授的画作2009年还被选送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共庆辉煌”全国书画展,并将画作留存会中央收藏。
二是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我支部大部分会员都工作在学校的教学第一线,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会员们都能尽职尽责、教学效果优秀,获得学校、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如曾维君、龙青然老师连续获得我校课堂教学的最高奖——“优秀教学质量奖”。李月秋老师2007年经过全院1.6万余师生民主评议,被评为“邵阳学院首届十佳师德标兵”。刘承智、刘兴豪和薛政超三位年轻会员2007—2009年先后被遴选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曾维君和刘承智老师指导的学生2010年在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实现了邵阳学院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我支部夏石梅、杨特文、聂世忠、邹银凤、尹喜清等老师还分别在班主任工作、学生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中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实习指导老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等各种荣誉称号。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突出业绩的支撑下,近年来我支部会员共获得上级颁发的各级各类表彰和奖励100余人次,其中包括省、市级的科技进步奖、优秀社科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南省优秀教师等重要奖项和荣誉称号。支部会员近年因教学和科研成果而直接获得由学校和上级颁发的奖金及人才资助基金达50余万元。会员们本职工作的突出业绩,树立了民进邵阳学院支部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