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俊君
会刊是党派对内宣传中普及面最广的一个窗口,是全省会员交流、沟通的平台。因此精心做好会刊的编辑工作,充分发挥其凝聚、联络、宣传的功能,是把握会内宣传阵地的基本要求。我们的会刊《开明》自2004年改版以来,在省委会的重视、编辑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编辑风格,也获得了会员和会中央的一些肯定。2008年夏天,成为新任会刊编辑的我,在继承前辈良好传统的同时,也必须为求有不断的进步而继续努力。
一、继续探索会刊的指导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点
作为民主党派的会刊,《开明》首先的定位是会内沟通信息、探讨经验、指导工作的刊物;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指导性的作用,会刊又必须具有较高的可读性,因为只有会员爱读,才能把会刊所包含的指导精神渗透到会员的思想中去,从而发挥会刊的作用。
会务报道是党派会刊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而通常的会务新闻总是给人刻板、模式化的印象。几年来《开明》采用了改变报道的写作模式,力求以生动详实的通讯体裁采写会务新闻,对那些具有一定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会务活动进行跟踪式的连续报道,大部分的会务消息则以最简练的文字放在刊物最后的会讯中,点到即止。不同的力量分配和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使会务新闻也能“活”起来。尽量让会员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了解会务动态,掌握会内动向。
二、加强策划工作,提升会刊的品质格调
策划是理念先行的工作,对刊物办得成功与否十分关键。《开明》每期都会把体现主题的重要栏目放在首位,让会员对当前会内工作的重点、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重大活动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以便紧密地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落实精神,与会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比如每年的第一期,学习宣传全国及省两会精神便成为《开明》的重头戏,专门开辟的“两会”专栏通过相对生动、深入的通讯报道,把两会的基本情况,省内的民进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充分调研带到两会的重要议政成果,以及他们真情履职的风采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得会员们结合会内的具体情况更深刻地对两会精神加以学习,从而在自己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责时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同时在其他常规的小栏目中,我们也会结合主题组织稿件,如“参政议政”栏目中,会刊登两会中的亮点提案、议案和建议;在“会员风采”栏目中,我们会选择刊登以会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报道对象的人物通讯,从各个小栏目着手,务求服务于大主题。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形式,结合会内的工作主线,开辟专栏,也是《开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年,我们抓住建党90周年的契机,开辟专栏,邀请省委会以及地方组织主委带头撰写纪念性文章,会员们也主动撰文回顾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社会,尤其是我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坚持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道路的信念,在会内也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期会刊都有一条明确的主线,一个清晰的脉络,使每期会刊成为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使会刊的整体品质和格调得到提升。
三、把握社会热点,紧贴社会现实
会组织的发展、会员的个人发展与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贴近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热点也是做好会刊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前提。
会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党派人士,通常会以具有党派特色的新视角来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形成深刻、独到的见解,这也为《开明》贴近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尤其在民进会内有不少法律界、教育界的专业人士、精英分子,他们有着深厚的专业功底,资深的专业经验,为此《开明》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开辟“开明言路”、“直面热点”等栏目,以当下包括法律、教育以及其他一些大家较为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发表我会会员经过深入思考、精心提炼形成的观点、看法以及一些较有可行性的措施,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或犀利、或幽默的语言,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有更加全面的思考,散发理性思维的魅力,也吸引着众多会员的眼球,受到会员的普遍好评。同时,也为会内的社会精英阶层推动社会理念进一步更新、社会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献智出力提供了一方更加宽广的舞台。比如,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严重,整个社会都处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氛围之中,我们结合浙江经济的实际情况,刊发了周德文的一系列关于浙江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文章,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积极建设通讯员队伍,不断开拓优质稿源
要办好会刊,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基础。《开明》的通讯员、作者都是会内成员,而且《开明》的稿费也是相当微薄的,这些通讯员和作者都是凭着对会组织的感情才拿起手中的笔,为《开明》投稿,因此如何调动会员们的投稿热情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在聘任通讯员之前都会进行严格的考察和筛选,以确保通讯员队伍的基本素质达到一定的要求。省委会还建立了专门的通讯员聘任考核制度,对通讯员进行考核评估,根据通讯员的发稿数量和级别分别予以打分,量化通讯员的宣传成果,并对在考核中成绩突出的通讯员予以表彰,以激励通讯员积极写作、投稿。
平时,我们除了不定期地向全省的通讯员下发学习材料外,还注重通讯员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以多样的形式,让通讯员学习得到更好的效果。近几年,我们组织部分《开明》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会刊通讯员专程赴江苏、安徽等地学习取经,这样的学习交流不仅增强了通讯员们的会刊工作意识,还开阔了会刊工作的思路,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兄弟省市进行会刊工作经验交流,同样也给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启发,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我们有更多的创新点来做好会刊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除了要牢牢抓好通讯员队伍建设以外,向会内的专家、学者和文学大家约稿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往往能将会员想了解的专业知识以深入浅出的行文方式呈现出来,集知识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如资深法律界人士童松青、高勇年老师,总是能以生动事例、诙谐的语言将一些与普通会员有一定距离的法律问题说得浅显易懂;历史考古专家周新华,也总是能把遥远年代的古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将看似专业的知识说得像故事一样充满趣味。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润物细无声”。我会会员中还有像王旭烽、朱晓军这样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家得主,会刊当然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有针对性地向这些文学大家约稿,以提升刊物的品质。
当然,我们在工作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比如稿件来源,尤其是高质量的、符合党派刊物特点的稿件来源一直是我们需要拓展的领域,熟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稿源,会刊就会失去了它最核心的价值,因此不断发掘会内的写作能手,进一步提高通讯员的宣传意识和水平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探索会刊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的最佳结合,创新会务报道的形式也是我们不断在实践和摸索的问题,宣传形式要贴合时刻变化的社会形式和会员心理,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思考的问题还很多。通过学习全国各个兄弟组织的会刊工作先进经验,相信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远、更踏实。
(来源:民进浙江省委会)
(责任编辑:夏传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