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冯骥才:中华文化最大特点在于多样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10日在北京表示,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华文化本身的多样性。

  他说,比如山西长治这个地区,光布老虎有几百种,风俗非常多,有辟邪的,有小孩满月送的。各个村落民俗都不一样,“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冯骥才说,进入市场以后,有的地方就开始往布老虎上面加亮片,所有的布老虎基本上跟明星大腕在舞台上一样,文化的丰富内容没有了,成了一个商品的包装性的东西。实际文化的地域性没了,这也是文化的一个很大损失。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10日上午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姜昆、吕章申、龙瑞、尹力、韩红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冯骥才说,传统工业的手工文明变成了现代工业的机器文明。文明一改变,文化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冯骥才说,专家应该做源头记录。比如我们刚才说的布老虎,在我们的大学里就有一个组沿着黄河流域五个省,在所有有布老虎的村庄里,对70岁以上传承人作源头记录,记录以四种手段,文字的、照片的、录音的、录像的,全入档案。

  他说,我们保护文化遗产,不是拿它发财,而是要留给后人共享。我们必须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原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它源头是什么样子。

  冯骥才说,我们正在研究对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记录。史诗、叙事诗、神话、歌谣等,现在已搜集到8.5亿字,都是手抄的,现在要把它数字化。我们通过各种办法阻挡非遗产业化和政绩化的潮流。专家必须承担的事情就是,要在产业和市场的前面,做源头记录的工作。

 

(责任编辑:夏传磊)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