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也成了社会上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的工业正在从传统的轻纺工业向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熟练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分不出去”,另一方面是技工人才空前短缺,这种巨大反差暴露出的问题是: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正在呈现“空心化”现象。 职业教育现在仍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五大矛盾亟待解决。这五大矛盾是: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引力不强;中央政府强调大力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公平教育目标与有效的政策措施缺位。 而且尽管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也达到70%以上,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制约,职业教育仍旧很难吸引家长学生的关注。 目前技工教育、培训没与市场充分对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出的技术工人不符合市场需求,这是造成“技工荒”、“断层”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技工学校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一厂一校,规模小,效益低,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几十年一贯制,技术设备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办学机制较为封闭,招生难、发展难等等。 另一方面,企业自身“造血”机能的丧失也是高级技工难觅的重要原因。技校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工,而一个中级技工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高级技工,至少需要5年-10年的实践和不断地在理论上提高。这仅靠学校培养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而不少企业只以眼前的经济效益为重,不太顾及技工的利益,想不到为他们提供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私营经济发达的制造业,职工流动十分频繁,许多企业主不愿意自己培养技术人才,而是一味地采用“输血疗法”,到外面引进人才。其实,“高级蓝领”是一份淘汰率很高的工作,新技术的升级换代是两三年一个台阶的。一个技工如果没有业务上培养和提高的机会,几年后知识就过时了。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大批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加快培养与市场对接的专业技术人才,缓解“技工荒”,只能大力吸纳民资。“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教办学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做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必然的选择。”投入巨资创办北京吉利大学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中国教育不可能永远靠国家包下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则会形成教育投资的多元化。因此,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二、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一是通过实施职业资格预测、职业指导咨询和强化创业教育来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二是通过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来满足全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其中特别要保证社会弱势群体有平等接受职教的机会;三是通过立法等机制将职教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人们不断开发自身潜力的需要。 三、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确立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的制度,推出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包括基础、初级、高级三种,同时规定,凡获得高级资格的学生可报考大学,借此解决以往获得职业资格证的学生很难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难题。 四、国际职教合作一、由相关国际组织实施的多边国际职教合作项目召开的各类职教研讨会等;二、由各国政府间开展的双边职教合作,三、各国职教机构间的双边职教交流与合作,如各国职教院校间、职教研究机构间和私立职教机构间的合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