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玉玲委员: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的提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多变。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也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因此,大力推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当前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学里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存在争论,观点不一,目前流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四种,分别是:“活动论”;“过程论”;“系统论”:“功能论”。上述观点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予以界定,但差异也较大。其次,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已经形成。再次,教育者的观念落后,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工作混为一谈;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教学和实际的需求。
   二、分析与对策思考:
   (1)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列入学校主题工作的议事日程,为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另外还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规范的实施计划,突出明确的目标,并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系统。
   (2)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大学生产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师源性的,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式不当或师生关系不良甚至恶化导致的。因此。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3)构建学校心理健康的三级保健体系
   学校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将其纳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体系中,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统筹安排。
   (4)切实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推行朋辈辅导
   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咨询和辅导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5)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拓展系途径
   网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不断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将指导性与服务性有机结合起来。
   (6)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危机预防体系
   进行全面系统心理普查活动,特别是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测试建档。统一的对测量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筛选出回访学生,通过回访面谈,以进一步确认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咨询、跟踪和定期核查,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和环境属于学校潜在课程范畴,它的作用有时比正式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还大,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中的重要的方面。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的根本变革,只有这样,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