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1年专题 > 2011年两会专题 > 建言献策 > 教育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刘延云委员:关于支持和规范中学、小学学生食堂经营社会化改革的提案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升,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业化,大量社会单位内部餐饮服务开始逐步实现社会化保障,整体上看,有效提高了餐饮服务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饮食和营养标准与质量,也极大地减轻了社会单位后勤服务负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教育领域看,目前国内大中专院校的职工和学生内部食堂基本已实现了社会化保障,实践证明,对于高校改善后勤管理和学生饮食服务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学校园的学生内部食堂也比照上述模式开始进行社会化保障的改革尝试(国外的中小学餐饮保障几乎全是由社会公司承担),这是中小学校园后勤保障逐步实现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育主管部门应予以重视并根据中小学校管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与规范。

  中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体成长发育期,合理的营养摄入是关系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中小学中有大量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一日三餐都要由学校食堂来提供。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后期服务特别是餐饮服务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后勤服务尤其是餐饮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管理和技能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由专业化的饮食服务公司来承包经营中小学校食堂,根据中小学生的体质特点实行营养配餐,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校园学生食堂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餐饮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学校减轻后勤工作的负担。

  目前,为中小学校园提供餐饮服务的主体良莠不齐,既有一些专业化的大型餐饮服务企业,也有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个体经营者,这也就决定了中小学饮食保障服务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很难切实保障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和质量水平。

  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坚持中小学后勤服务特别是饮食服务保障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尽快规范这一行业。可以考虑建立类似于行业准入制度的一些制度规范,对服务于中小学的餐饮企业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要求,重点是企业的资质、内控制度、管理水平、饮食服务标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等一系列考核指标。

  二、中小学自身也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这样才能避免经营主体的准入标准过低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鼓励符合标准及要求的专业化餐饮服务公司积极进入这一领域,进而改善中小学学生食堂服务管理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餐饮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责任编辑:夏赟)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