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的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等国家是世界上公认的动物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截止2011年1月,越南共有61个省市(全国64个省市)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被感染及扑杀的家禽数以千万计,共有119人感染H5N1禽流感,死亡59人。从东盟进口我国的植物疫情也存在种类多、风险高的现象,近年来从进境植物及其产品中检出的植物有害生物多达200余种。
广西、云南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边境线长,口岸分散,点多、面广、线长,边民往来频繁,缺乏有效的天然屏障,边境地区的动植物疫病疫情长期呈高发、频发态势。主要原因是:一、非设关口通道由当地政府部门管理,由于通道多,人员和经费缺乏,无法管理到位,禽鸟类动物及其产品通过非设关口通道非法入境时有发生,边境一带的疫病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大,任务艰巨;二、广西、云南均属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疫病疫情防疫设施基础落后,经费不足,综合防疫能力不强。三、边境地区广大乡村的疫病疫情防控意识不强,逢年过节时亲戚往来都有携带家禽的习惯,这种习俗增加了家禽类传染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此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边境口岸出入境人流、物流急剧增加,疫病疫情随货物及交通运输工具传入的风险不断加大。
边境地区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境外复杂的疫病疫情,决定了边境防范疫病疫情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10月29日在第1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加强中国—东盟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监测站20个,建设疫情预警信息系统,交换共享信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高防控能力;继续开展农业培训,为东盟国家在华培训1000名农业人才,提高东盟国家农业科技水平;派出3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赴东盟国家进行实施指导”。为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精神,有必要从国家的层面就“加强中国—东盟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建立疫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国际、国内协作,建立相关机制,共同防控疫病疫情。为此,建议:
一、成立由国务院牵头、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农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和工作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国内的组织协调,共同维护国家利益。
二、把开展中国—东盟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的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三、依托在边境地区设立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与相关边境市、县共同建设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监测站,进一步强化检测和监测设备手段条件。
四、建设跨境疫情预警信息系统,建立风险分析与预警专家组,负责中国—东盟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风险分析与预警发布工作。
五、建立中国—东盟跨境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接壤国,特别是接壤城市的动植物检疫部门的技术合作,积极开展跨境疫情跟踪、监管和应急联动处置:一是建立中越、中缅、中泰、中老、中柬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免疫带,建立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基本达到国际兽疫局(OIE)和国际植保公约(IPPC)有关标准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以及重要检疫性害虫的非疫区,实现边境地带疫情疫病的有效隔离和防控;二是开展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工作;三是坚持与接壤国开展检疫性实蝇监测合作,不断加大合作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四是组织技术人员赴边境地区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治、免疫接种、实验室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六、加强中国—东盟质检领域的人才培训与交流,开展检验检疫技术培训,派出检验检疫专家赴东盟国家对检验检疫工作进行指导、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