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2010年7月15日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与上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北京西城区月坛小区户籍人口中,老年人已达到25%)。中国已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而作为信息时代获取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报刊,对于满足老年人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老年报业是伴随着我国1982年党中央离退休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到目前数量仍很有限,而受老年人青睐的纸质媒体更是凤毛麟角,质量方面更是不容乐观。报纸同质化严重,过于注重医疗保健内容等都成为阻碍老年报纸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随着老龄社会的出现,60岁至85岁的老年人日趋增多,这批老人从出生、或少年、或年轻时正进入新社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关心时事、新闻、国家建设、科技发展,每日阅读报刊的良好习惯。对纸质媒体的认同率较高,是目前老年人阅读报刊的主要层次人群,自费订报者越来越多。据笔者了解,该群体普遍对目前各地老年报大多太注重医疗保健内容很反感(好像年纪一大就只关心医疗保健),而对本地的日报、晨报、晚报、参考消息及其他大众新闻报纸内容还是认同的,主要是反映字体太小看不见。参考消息虽说早已有大字版,但据说是为老干部订阅,普通人到普通邮局却不能订到。
因此报业系统要为老年人做一些实事求是的实事,并不很难,在此呼吁只要出版目前喜闻乐见的同类报业(如目前各地的日报、晨报、晚报、参考消息及其他大众新闻报纸)的大字版本就行,内容可以不变,以省却采访、编辑、排版的费用。当然同样的版面内容一经放大版面纸张就会增大,希望大字版订报费不要趁机飞涨。同样也希望报业集团可作为回报社会的慈善事业来做,或者争取国家老年“银发工程”的支持和社会善款的支持。
(责任编辑:夏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