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以后,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国家近年来实施的“万村千乡”建设整治活动,符合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提高农村文明发展水平,从而以农村人居硬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村庄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村庄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村庄环境建设整治受益人是广大群众,但部分群众在实施环境整治过程中,对村庄环境整治认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政府不出资金或物资,群众的主动性就缺乏,整治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还大有市场。 2、村民沿袭的生活习惯不易改变,整治成果易反弹。近年来,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多数村庄硬件设施逐步加强,群众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农村中乱搭乱建、房圈混杂、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污水乱倒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群众沿袭的传统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卫生习惯,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特别在农忙季节,柴草随意堆放,秸秆露天焚烧,粮食占道晾晒等现象尤为严重,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极易反弹。 3、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越来越多,农村发展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农村的历史欠账较多,农村点多面广的实际,财政资金投入到每个村的额度有限,导致经济基础好的村庄环境建设整治实施起来投入不多容易见到成效,条件差的村庄实施建设整治问题多,难度大,成效有限。 二、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深入开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鉴于中西部地区农村点多面广,多数村级组织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民刚脱贫致富的现状,建议由财政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资金,特别对中西部地区的国定贫困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开展村庄整治的积极性,扩大村庄环境整治的覆盖面。 2、建议中央加大对陕西等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扶持力度,政策资金等不断向中西部倾斜,特别是强化水、电、路、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使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