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2011年年初中央发布了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文件指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目标,这说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从2009年至今,我国旱涝频发,从西南大旱到去年夏天北方许多地区大涝再到今冬北方冬麦区大旱,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十分脆弱。据调研,不少地方泵站、沟渠还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开挖的,有的泵站已严重生锈、坏死,有的水泵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众多水库险象环生,众多沟渠杂草丛生,基本失去作用。应该说,这些年来我国在水利建设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但主要是针对大江大河的重点工程和城市防洪,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视不够。 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难以大规模地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5年农村取消了“两工”制度(农民在农闲时出的“义务工”与“积累工”),使得众多乡村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难以直接使用劳动力。同时很多农民进城务工,也难以像上世纪那样组织农民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第二,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多头管理,资金缺乏与重复浪费同在。农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后,虽有效地为农民减负,但农村公共设施也失去了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一直以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都设有“小农水”专项资金,但要想获得这些资金,基层必须拿出配套资金。然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财政基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很难拿出30%—40%的配套资金。与此同时,上级水利部门的工程、发改委的高产粮田工程、农综办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土管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项目等,均涉及到桥涵、水闸、机井建设、开挖沟渠、节水灌溉工程等。但他们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综合效率不高,而地方还得疲于应付资金配套。 第三,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重建轻管。如上所述,这几年各种项目涉及到的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都有一些,但是这些工程建时轰轰烈烈,建好后却无人管理、维护,一些地方电灌站尚未投入运行,就发生变压器铜芯被盗,防渗渠道人为损坏现象。 第四,乡(镇)水利站困难重重。乡(镇)水利站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但在新一轮的地方机构改革中,人员经费却没有纳入财政,有一部分在岗人员没有落实编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水利站在人事上没有自主权,当地政府可随意安插人员,多为乡村两级离退休的村长、书记和当地政府精简人员,直接造成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下降。某县乡镇水利站95人中,50岁以上近一半,86人是高中生以下的文化,80人没有职称。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只知道合闸开机打水,拉闸停机,简单的故障都不能排除。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开展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建议: 第一,细化各级政府投资比例,多方整合,解决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资金来源。应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要求出台细则,细化各级财政在农田基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例,应适当提高省级以上财政比例、降低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投入比例,并制定规划,以保证省级以上财政持续性的投入。应整合水利、农业、林业、国土、扶贫等部门专项资金,归口管理,统筹安排。同时,应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推广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利用外资、股份合作、企事业单位投入、大户投入、返租倒包、精品工程和以奖代补等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新机制,并以此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养护,对农田基本水利建设要建管并重。各级财政要安排水利工程专项维修及管理资金,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对于村级管理人员经费要与卫生、道路等管理费用一起纳入村级公用事业范围,统一安排。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逐步建立用水户自主管理与水管单位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灌区管理和集中供水管理为主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精简效能,降低供水成本。乡镇水利站要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的转变。 第三,落实待遇,提高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应将灌区管理所、乡镇水利站在编人员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通过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镇水利站。应对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考核不达标的应下岗。上级水利部门应大力培训基层农村水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以优化基层水利人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