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虽与中国远隔万里,却因早年盛产檀香木,并由当地华侨大量销往中国,而有了一个颇具中国色彩的名字。19世纪末,一个中国少年离开苦难深重的祖国,来到这里读书求知。几年后,他带回故乡的不是檀香木,而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点点火种。
檀香山,孙中山先生少年求学的地方,革命团体兴中会的诞生地,就这样与辛亥革命建立了不解的缘份。日前,人民网记者踏上这座太平洋环抱的岛屿,追寻一个多世纪前的革命先辈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而孜孜以求地探索真理、唤起民众、无私奋斗的闪光足迹。
“这是我的夏威夷”
在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孙中山先生的曾外孙王祖耀博士陪同下,人民网记者走进了檀香山意奥兰尼中学。1879年,13岁的孙中山在兄长孙眉的安排下来到夏威夷不久,便进入这所伴随他度过三年光阴的学校。
当年的校舍已经不复存在,但校园正中一座师生捐建的少年孙中山铜像,彰显着这位中国革命伟人带给母校的骄傲和荣誉。一袭中式上衣,一顶旧式圆帽,下裳飘飘的少年孙中山,手持厚厚的课本,眉宇间透着刚毅、坚韧,仿佛正在大步走向人群……塑像前,一块铜牌上的中、英文清晰可见:“孙逸仙,本校校友,一八八二年毕业”。
王祖耀先生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说:“孙中山刚入学时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但在3年后的全校英文文法比赛上荣获了第二名。当时的夏威夷国王卡拉卡瓦在王宫前举行仪式,亲手送给他一本书作为纪念。”学会了英语、穿上了西装,孙中山开始大量阅读反映西方民主和科学的读物,为后来革命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意奥兰尼学校毕业后,17岁的孙中山进入檀香山瓦胡学院,一个学期后转赴香港。如今,瓦胡学院已成为帕纳胡中学,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校。作为夏威夷州最好的学校之一,帕纳胡中学有着一流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足以媲美高校,一座游泳池甚至达到了奥运会标准。让人深感幸运的是,孙中山先生1883年春天在这里读书的小楼依然屹立,并且仍在作为教学楼使用。灿烂的阳光下,这座建于1852年,外墙雪白、二层尖顶的古老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树影婆娑,椰风习习,郎朗的读书声中似乎传来了青年孙中山的洪亮声音……
在檀香山市中心的孙中山纪念公园,同样有一座少年孙中山雕像,旁边的石牌上镌刻着中山先生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回忆:“这是我的夏威夷……我在这里长大和受教育。在这里,我开始懂得什么是现代、文明政府,这样的政府意味着什么。”
遍地革命足迹
1894年10月,立志推翻清廷、挽救国家的孙中山从上海出发,经日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檀香山。11月24日,在当地华侨何宽的家里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00多年的沧桑,已让人无缘重睹兴中会成立时的处所,而今,何宽旧宅所在的街区已变为一幢30多层、外嵌蓝色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在檀香山唐人街的一座纪念馆,记者透过一张泛黄的照片,仍可感受到兴中会成立时的气氛:照片上的2层木结构小楼,是兴中会成立时的宣誓处——华侨李昌的住宅。照片的说明显示,这座小楼与何宽宅邸毗邻,因为何宅较为局促,兴中会首批成员宣誓时移到了李宅。
檀香山的唐人街,几乎处处留有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的足迹。1903年12月13日,孙中山在当地同乐戏院发表演讲,能够容纳几百人的戏院爆满。今天,同乐戏院原址已变成一座露天广场,旁边的回廊二楼上,一间房屋辟为了夏威夷华人博物馆。博物馆理事、85岁高龄的林汉光老先生,特意引领记者前去观看一幅幅场景凄惨的照片——1899年到1900年,檀香山的华人社区爆发鼠疫,地方当局不分青红皂白下令焚烧华人房屋,整个唐人街最后只剩下了一座教堂。“中山先生刚开始传播革命思想时,许多华侨把他当成疯子、叛逆来看待,但他锲而不舍地宣传、发动,再加上这种国弱被人欺的惨痛现实,终于让越来越多的侨胞同情革命、向往革命。”参观中,王祖耀一遍遍地向记者介绍着。
兴中会的成立,得到了当地华人社团的积极支持。记者探访紧邻一条热闹步行街的隆都从善堂总部时,恰逢从善堂成员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集会。从善堂现任主席陈锡林先生介绍说,隆都从善堂成立于1891年,比兴中会的历史还早3年,成员全都来自广东中山的隆都。兴中会成立后,加入这一革命团体的从善堂成员高达六成以上。“100多年来,隆都从善堂和夏威夷爱国华侨始终对伟大祖国怀有无限的热爱,对中华文化充满深厚的感情,从善堂愿意继续团结当地侨社,秉承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辛亥革命的历史业绩,为祖国的发展和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锡林说。
1910年3月至5月,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来到檀香山。当时,在国王大街177号的好友家中居住了三个月,如今这所建筑已成为一座华人珠宝店,孙中山居住过的二楼房间依然完好。同在国王大街上,一座大红门窗的古玩商店,曾是中国同盟会夏威夷分会的秘密活动地点,只是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地下室已经废弃。在唐人街的繁华地段,一座二层建筑是当年革命报纸《檀山新报隆记》的所在地,1910年,孙中山曾在这里接受当地英文报纸《火奴鲁鲁广告报》采访,向美国主流社会宣传中国革命……
感受神州巨变
在唐人街中心,耸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读书的全身塑像。塑像下,记者恰好遇见正在进行课外活动的檀香山凯瑟尔高中十几名各个族裔的学生。16岁的华人学生巨丹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学校“中国俱乐部”成员,今天特地到孙中山铜像前缅怀这位与檀香山有着深厚渊源的中国伟人,重温书本上学到的历史。“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喜爱中华文化、关注中国变化的同学日益增多,我为自己是一名华人而感到自豪!”祖籍西安、生于丹麦的巨丹微笑着对记者说。
陪同记者采访的檀香山中国妇女慈善会副会长蚁晓华女士告诉记者,中山先生最后一次离开夏威夷时曾勉励当地侨社说,一定要建中文学校,传播革命思想、传承中华文化。于是,当地侨界在1911年建起了一座华文学校,20多年后更名为中山学校。“如今,夏威夷学习中文、热爱中文的各族裔青少年越来越多。” 蚁晓华介绍说。
“一代代志士仁人的牺牲奋斗,让神州大地旧貌换了新颜。”夏威夷中国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黄娟对记者说:“历史上,一批批华侨背井离乡到夏威夷来讨生活,而现在夏威夷到处可见的是来自中国的游客、留学生、投资者,他们带来了中国的新气息、新形象,也为当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的发展、进步正在世界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好感和尊重,也让海外华侨华人扬眉吐气、倍感荣耀。”
“三大港口、三峡工程、浦东开发……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的构想,已成为今天的现实。”在夏威夷中国文化发展中心等当地社团组织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会上,作为主讲人的王祖耀满怀感触地说:“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实现和深化了自己的理想,老外公的在天之灵应当感到欣慰。”
就在人民网记者结束在檀香山采访的时候,夏威夷州和檀香山市分别宣布,今年的10月1日为夏威夷州和檀香山市的“中国国庆日”。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