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评弹演员的儿子 也说不好苏州话

  全国政协委员、苏州评弹团副团长盛小云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儿子与她交谈时,说苏州话的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这让盛小云委员很着急。而通过调研,她发现不仅仅是苏州话,很多地方方言都多多少少面临着正在消失的窘境。一份名为《从苏州话现状调查出发,提出关于保护方言的若干建议》的提案就此诞生,盛小云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声疾呼,让更多人关注方言保护并马上行动起来。

  珍惜“活化石”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多样性

  身为评弹演员,盛小云委员的苏州话相当标准,在家中也大多说苏州话。不过在与自己十几岁的儿子交谈时,盛小云委员常常发现说着说着就被儿子带着说起了普通话。就是在说苏州话的时候,儿子不标准的发音也常常让她哭笑不得:“一个评弹演员的孩子都说不准苏州话,更何况其他孩子了。”

  在今年苏州市两会期间,民进苏州市委的一份调查引发了盛小云委员的关注。这份对青少年苏州话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家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普通话。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使用普通话。70%的年轻人只是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主动学习苏州话的愿望,对苏州话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好听的程度上,有的甚至认为说苏州话是文化素养低的一种表现。

  阵阵绵软甜腻的吴侬软语从几许幽深的婉转小巷中传出,这是外地人对苏州印象的典型想象。但如果青少年都不愿说或者不会说苏州话,这样的文化想象又能持续多久?盛小云委员告诉记者,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喻为“活化石”,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承载了诸多历史文化的内容。盛小云委员认为,保护方言,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利用学校资源 把方言保护在民间、在生活中

  事实上,各地保护方言的行动这些年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例如在媒体上开设方言类节目,开办方言培训班等。在调查中,盛小云委员发现,其实七成以上的年轻人有文化保护意识,愿意学习本地方言。她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年轻人的积极性,抓住机遇,大力保护、推广方言。“教育是用来保护文化的,而最好的保护是‘保护在民间,保护在生活’之中。”盛小云委员说。

  今年2月,苏州方言培训中心正式挂牌。同时开班的首届苏州话培训班招收了32名学员,都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今年起,苏州城区的幼儿园每天也会安排10到20分钟左右学说苏州话。今年6月,一本专门的苏州话培训教材《学说苏州话》也将面试。

  为加大方言保护力度,提高年轻人对方言的认可度,盛小云委员认为首先应当从宣传地方文化入手,让年轻人自觉担负起保护、传承方言的重任。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应当在方言保护中得到充分利用,盛小云委员建议,允许非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方言,增加有关方言的课程内容,组织编写普及方言的教材。还可请有关部门派遣合格的专职教师,也可以从本校教师中遴选合格的兼职教师。

  当然,政府也应当在方言保护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盛小云委员建议可以在地方法规中制定有关保护方言的条例,成立相关的保护、研究、传承机构,科学保护方言。

(责任编辑:王强)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