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2012年专题 >> 2012年两会专题 >> 民进代表、委员风采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吴新春: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不能忽视环境保护


  北京3月6日讯(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张进春 代朗 刘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拉开大幕,西部地区投资热土进一步升温,近些年一大批企业争相由东部沿海转移至西部地区,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人大代表四川遂宁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吴新春注意到,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从大连输油管爆炸紫金矿业(601899,股吧)废水外渗,到湖南安徽血铅超标,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污染松花江,巢湖滇池蓝藻暴发,再到近期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这些事件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如何避免污染高耗产业,人大代表吴新春特别关注。在今年的“两会”建议中,吴新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吴新春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潜藏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沿海发达地区正在加强环境法律的执行力度,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并大力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这促使一些污染高耗企业有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可能。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必然选择。吴新春说,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因认识不到位把关不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项目资金,就可能会使西部地区不仅承接了产业,也承接了污染,使部分地区甚至又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吴新春代表认为,如何使西部地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时,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已经尤为重要。对此她建议首先是禁止部分重污染类和产能过剩项目向西部转移,促使其逐渐消亡,而不是转移至西部产生新污染,避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转破坏。

  其次是由西部地区省级政府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统一规划产业布局,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加强对政府官员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除落实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外,还要加快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既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更有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才会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前日,四川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高耗能企业这样的项目发改委和商务厅两个部门都不会给予审批通过。谢开华告诉记者,虽然有些项目投资很大,但属于落后产能,这样的项目被拒绝已经不是新闻。
 


                                (责任编辑:吴宏英)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