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称,推动公车改革并非孤军作战
他被网友评为“最敢说话的官员”、“最具个性的官员”,因他有一套“三不主义”——“不拒绝采访,不拒绝讲座,不拒绝约稿”,常因“狠言论”而闻名。
连续10年,每年两会都会提议公车改革。他在微博上说,“推行公车改革,我不怕得罪人,大不了回大学教书”!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天府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了一句:“如果这事儿成了,功德无量。”
为啥坚持
“反对车改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但坚持车改就一条理由:节约纳税人的钱”
200万辆?
“我国公车远远不止公布的200万辆。可能多得不敢想像”
2000亿元?
全国一年的公车支出,官方说法是2000亿元。“4000亿元的算法更实际”
叶氏车改
到湖北省统计局上任第一天,炒掉了自己的司机,每年节约8万元
三五一零
他奉行:来回3公里以内走路;5公里以内骑车;10公里以上才开车
叶氏车改 上任第一天炒掉自己的司机
“反对车改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但坚持车改就只一条理由:节约纳税人的钱。”早在1993年,还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的叶青,就已盯上了公车改革。那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但事实上,乡镇一级的干部就有自己的专车。”
2003年,叶青的身份从学者转为了政府官员。到湖北省统计局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炒掉了自己的公车司机,推行叶氏车改。“我拒绝用公车,上下班都用私车。单位每个月给我补助1000元。如果到外地出差,油费和过路费则实报实销。”叶青算了一笔账:自己每年可以在公车这一块,节约8万元。
公车200万辆?“可能多得不敢想像”
2003年,叶青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车改建议,石沉大海。此后,每年两会,叶青均会带着他的公车改革上会。
他平时奉行“三五一零”标准,即来回3公里以内走路;5公里以内骑车;10公里以上才开车。这样的叶青,在单位里显得与众不同。“或许是有人不太满意的,但也没人对我明说。”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有也不怕,我本来就是个特别倔强的人。”他在微博上说,“车改的事,我用不着担心得罪谁,大不了回大学教书。”“有的单位给领导配有汽车和驾驶员,而这辆车,只属于他一人专用。像这样不在公车之列,但却与公车没有任何区别的‘专车’,还有很多。我国公车就远远不止公布的200万辆。”而具体数据究竟是多少,他说“可能多得他都不敢想像”。
支出2000亿? “4000亿元算法更实际”
全国一年的公车支出,官方说法是2000亿元。民间说法是4000亿元。对于这个数据,叶青表示“有话要说”,“我个人感觉,4000亿元的算法更实际,很可能实际花费还要超过这个民间估算。”叶青的理由是,2000亿元的说法里,只是包括购置费和车辆运行费,但没有包括公车驾驶员的工资这一费用。
上书10年直言公车改革,对于车改的难度叶青自己也有一杆秤:“车改,要推行的话,必须把它上升到‘书记工程’。否则,车改难以推行深入。”
孤军作战? “不是孤军,还有盟军”
昨日,有记者问叶青,“10年坚持上书车改,有没有觉得是孤军作战?”叶青呵呵一笑,“不仅不是孤军,而且还有盟军。”他说,专拍滥用特权车的“专拍哥”吕建福就和他是盟军。
“因为专门拍那些公车私用的,他被人打了好几回。比起吕建福,我的情况要好得多。截至目前,还没人给我拍砖。”讲到这儿,叶青倒乐起来:“不过,我已经做好了为公车改革而流血的准备了,”他语带玩笑,却似乎是袒露心声地表示:“如果我叶青哪天走在路上真挨板砖了,那车改肯定就能成功。到那时候,我就得和‘盟军’们一起喝台庆功酒!”
天府早报记者郑其北京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吴宏英)